“美”育未来    ——学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 霍敏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是落实教育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霍敏
          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  400032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是落实教育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基于审美,同时又超越了审美范畴,它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为文化自信筑基,为民族未来育人。
         关键词:美育;教育;
         中小学生的美育主要是通过引导其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的感受,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性。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基于审美,同时又超越了审美范畴,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美育关系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要遵循美育教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工作全过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美育教育的现状与新时代教育要求不匹配
         当前学校美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总体而言,美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居于末流,美育没有平等地地位,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美育。
         首先,美育教育在许多学校中都处于边缘地位,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内容的附属品。在激烈的竞争中,美育教育被远远抛在了教育工作的末端。直接导致广大学科教师在实施美育的认知和具体教育行为上落后,没有真正在教育中彰显美育的功能和价值。
         其次,我们目前的校园生活缺乏美感。原因是学生们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的功利化追求过于明显。他们每天埋头于厚重的试卷与书本中,为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考试而忙碌,当然这与当前残酷而激烈的升学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有很大关系。所以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仍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上,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有些学校甚至将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变成了只针对少数学生的特殊教育。有些学校将美育搞成了提高升学率,提升学校上线率的有益补充。
         再次,学校美育“瘦身”为音乐和美术两个没有话语权的学科。其他学科基本没有美育的渗透与融合,让学校美育阵地丢失大半,无形中弱化着美育的实施。
         二、新时代美育教育工作策略
         美育与其他“四育”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学校落实教育方针,培育民族未来之人,需要多举措并行:
         1、美育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现实的土壤凭空成长起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意识到,美育的土壤应该根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把美育的内容具体化、实践化,把美的理念具体化,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领学生培养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结合的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从而创造美。如学生理解美后,从语言中,形态上,都有了美学上的感知和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上,有意为之,说好话,做好事,展好颜,让整个校园风貌如春风沐雨般,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2、美育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是哲学的命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在美育教育中,学校不能因为看到其他学校在美育教育中做出了典型的业绩,而盲目应用。每个学校都有其教育特色和教育节奏。因此,学校在美育工作中要有系统、科学、全盘棋的合理规划。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美育教育策略。如本校学生在艺术上见长,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艺术特长,让学校的文艺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丰富艺术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有伯乐精神,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美创造的学生的才能,为学生积极创造激发潜能,发挥才干的舞台。
         3、寓美育教育与各学科课程活动中
         美育教育不能简单看作仅仅是唱歌画画而已。“我们都在天空下、大地上度过自己的人生,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水中游鱼的快乐与天边浮云的悠闲,领悟到阶前青草的勃勃生机及窗外南山的蕴藉,体察到先贤的贫贱不移和英雄的威武不屈。因为,敏锐的审美耳目、充沛的审美情感和健康的审美灵魂,需要培养和陶冶,而培养和陶冶的过程,即为美育。”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可见美育教育不能作为独立的教育活动。美育应该渗透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去。如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应当把思想、情操、梦想、目标的情感美与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把亲情元素、友情元素、爱国元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获得情感美的体验。在开展数学学科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数学的元素,启发学生感受数学符号与现象在生活中的展现与应用。物理、化学学科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体验科学实验的微观美和理性美。
         4、强化教师美学素养,提升学校美育工作质量
         具备深厚的美学理念和科学的美育教育方法的教师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工作成功的一半。因此,教育工作中,要把教师的美学素养放在重要的业务技能培养的地位。重视教师的美育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成长,为学生开展美育工作提供必备的基础。首先,要强化教师的美育教育理念培养,提升教师自身美育素养。其次,需要增强教师的美育教育方法上的提升,鼓励引导教师积极配合学校的整体办学策略,在不影响本职的教育工作中,积极参与美育教育课外提升课堂。再者,积极引入具备优秀的美育教育人才,为学校的美育教育工作增添活水,提供更多的新能量。并建立起与本校相匹配的科学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及评价体系。
         美育是完善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强化美育与学科内容的融合,强化学生与学科知识与美育的结合,达成以美育人,育民族未来之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明亮,高瑞珍.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2):16-17.
         [2]董红平.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实施美育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9):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