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清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第十一小学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为专家型教师不仅仅需要对学科专业知识方面进行考量,更是涉及诸多方面,如:课堂教学水平、德育工作能力、道德情操、精神境界等,做一个专家型教师,应该是一个普通教师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当然,我说的“专家型”也许很小,小到某一个领域,甚至小至学校里的一个年级组;也许很大,大到省级甚至国家级别。从教30多年,也曾被一起奋斗的老师们称之为“专家”,也被当地教育部门评定为“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但我不认为我是专家,我只是一直有一颗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心。我个人认为要成为专家型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巧妙的整合力
在专业知识方面,专家型教师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丰富储备,更在于能够巧妙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将知识与所要讲授的内容灵活地结合起来,并成功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里让我们用《课堂教学的革命》的作者刘金玉老师的一段话来说明:我常想,纵使国家不提倡新课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无时不在进行着课改—对自己课堂的研究,对自己学生的研究,对自己时代的研究。对自我提升的研究,对未来发展的研究等等,那么,他们无时无刻不是进行着课改,就无所谓新旧之分;什么时候不再对新出现的事物一窝蜂似的学习、借鉴、研究,而是能用自己的眼光来辨别,来审视,来选择,来创造,最后得以整合,那便没有了新与旧之分,或者说,新与旧之间的分离就不会那么清晰,而是自然而然发自本身、内心。如此,才能真正达到高境界与大胸怀—当然,距离这一步,很远。有多远,不知道,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地付出与努力。
二、敏锐的洞察力
洞察力又叫预见力,作为专家型教师能够运用独特的教育视角敏锐地发现别人尚未意识到的问题,迅速而又准确地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灵活创新恰当的教学情景,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给学生带来某种启迪。这里,我们也可以请出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新。
他的洞察力: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说到学习,大家马上想到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
三、独特的创造力
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复印机,而是对课程进行再创造、再加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人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是,“教无定法”的前提是“教学有法”,有了“法”,才谈得上“变”法,才谈得上“得法”,最终才能变出“法”。这应该就是一种课堂创造力。
四、蜚声的影响力
作为教育领域的行家,要突出自身的感召力,无论是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无私的奉献精神,还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都要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里,我们不妨想起教育圣人—孔子。孔子一生只做一件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圣人,与他的人格有直接的关系。如:有客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不断的发展力
专家教师不仅要关注本校的教育发展,更要有宽广的视野和胸怀,要心系学生的发展,心系教师的发展,进而心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让我们用李吉林老师的成长经历来说明: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这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里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组织的发展力。
最后,我想说,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成就,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只有承认现实,立足现实,设置好做“专家型”教育者这一目标,不懈努力,执着奋斗,也许就会弹奏出属于自己的、动人心弦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