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欧云
新疆博州温泉县城镇小学
摘要: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极容易不稳,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时间和精力。简而言之,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启发心智和发散思维的催化剂。分析学生成绩可以看出,兴趣越高的学科,学习效率和成绩往往也会相应更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育人的兴起,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优化,小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就变得极为关键。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生;兴趣
在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过程中,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科教学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极易情绪化,难以保证课堂教学长期集中注意力。因而,要想在教学实效上有所突破,相关教育工作者就要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强化课堂互动,让学生乐于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教学实效。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积极探寻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期望以此促进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明晰学科特点,关注兴趣培养
一是小学信息技术具有基础特性。随着社会不断往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变为人类必须掌握的基础能力,因而,在小学阶段就必须强化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以及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从小就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二是小学信息技术具有应用特性。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在生活中的运用极为广泛。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点和计算机的简单构造,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筛选作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补充。三是小学信息技术具有整合特性。小学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脱离其他学科单独教学,而是需要进行一定的学科整合教学,因而,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期间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把信息技术对于学科教学的促进效应最大化。四是小学信息技术具有趣味特性。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具形象化,通过音频、微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能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兴趣对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信息技术的趣味特性最大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主动、更乐于融入进教师的教学步骤中,促进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探寻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1.巧借游戏激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天性好动,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如若只是简单的讲解信息技术知识点或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练习,学生往往会觉得不耐烦,兴趣会逐渐被消磨殆尽。而游戏化教学就能很好解决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氛围枯燥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兴趣。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将其设计成戏剧性或者角色性的游戏形式,让学生玩有所得、学得能用。
比如,在讲解键盘操作的知识点时,如若知识让学生简单的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刚开始时由于新颖会兴趣满满,但由于练习过于单调,学生难以保持长久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因此,笔者就立足于教材内容,寻找一些既具有教育意义又极具趣味性的小游戏,比如打地鼠、青蛙过河以及智慧拼图等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这些游戏来熟练键盘操作。对比以往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在极具趣味性的小游戏中,指法更熟练了,键盘操作的相关知识点理解更深入,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在游戏化教学中不断被激发。
分析上述案例可知,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教材内容并选取趣味性的小游戏展开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玩中学有所得,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操作能力。
2.组织竞赛激趣
如果说要用什么方法去激发一个人的斗志,调动其积极性,那当属竞赛,小学生由于心理相对比较不成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如若能合理运用其好胜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将大有裨益。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胜特点开展具有趣味性的竞赛活动,可以是个人竞赛、小组竞赛,亦或是师生竞赛,用极具竞争性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背景设置》这一节知识点时,笔者就开展了“选美比赛”的个人竞赛活动,评选最美设计背景,让学生在小组竞赛中强化对于PPT的认识以及操作能力。有的学生就利用画图工具绘出其认为最美的校园一角作为PPT的背景,有的学生将自己旅游过的地方作为PPT的背景。最后,笔者让学生自主评出最好的作品并打印出来在班级一角展示,学生在好胜心的引导下,都很好的完成了作品,PPT的操作技能也得到很好的巩固和提升。
通过上述案例可知,教育工作者将竞赛活动作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切入点,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强化知识的理解,提升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不断提高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3.合作学习激趣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补充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很好的弥补教学难以面面俱到的难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填补自己的学习薄弱点,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以及延伸学习需求。而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操作特性,基础较弱的学生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且在具体授课中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不断被拉开差距,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而,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学习难点和操作难题,学生在团结互助中会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生活教学激趣
学习源于生活,最终又将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是学习的原点。特别是小学生,对于世界的感知主要还是从日常生活获得,兴趣点也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布置课后生活作用等形式来深化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点并学会迁移转化运用,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比如:在教学完《画图》的相关知识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操作能力,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画图工具绘画主题为“感恩父母”的贺卡,最后再打印出来送给自己的父母,经此不仅更强化学生的绘画技巧,还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如在讲解完《Word》的相关知识后,笔者就让学生用word写一封信给自己要好的朋友,让学生强化键盘操作的同时,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由于布置的作业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家的兴致都很高,都很好的完成我布置的任务。
教育工作者立足于信息技术特点,开展生活化教学为课堂注入新的趣味源泉,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更乐于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助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巩固和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学习重要推动力,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源泉。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游戏化教学、竞赛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生活化教学等形式赋予信息技术教学更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竞争以及合作中不断提升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确保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以及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曹俊.基于兴趣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28):61.
[2]李永娟.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9(25):79.
[3]陈绍孙.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