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法,引专注——注意力规律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罗海川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地引起教育界各方的重视,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音乐课素养的提升也被划定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罗海川
         (  深圳福田区上步小学   广东省   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地引起教育界各方的重视,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音乐课素养的提升也被划定为了一项重要任务,要想真正的实现美育,就需要重视起作为人文学科重要领域部分的音乐课程。音乐对于人身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要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音乐的熏陶和启迪,而教师则要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向学生传授有关音乐的基础知识。本文将根据上述内容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意见。
         关键词:教学方法;专注力;注意力规律;小学音乐
         引言:
         教师要想在音乐课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寻找正确的方法,根据目前的实践经验来看,课前的15分钟是非常重要的时段,教师要利用好课前时间,并且在课中对各类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安排,创设出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情境,针对一部分学生的优异表现,教师也要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赞许,同时采取多媒体教学辅助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有关音乐的相关知识,要注重身心的结合与投入,与学生的反应达成互动。
         一、小学音乐课的实践要求
         音乐课一直是我国中小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实践过程中,其要求学生能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原动力,从而实现全面的个性发展。并且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尝试创造出新的音乐内容,提升学科总体的综合性,不仅要认知音乐的各项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理解民族音乐和理解多种的音乐文化。而学生的注意力,是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素质。
         在心理学上认为,注意力是一项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认识特征,无论是从感知和记忆上来看,还是从学生的整体想象力来进行观察,都可以发现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注意力的需求。所以在教师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要始终保证学生对于音乐的注意力没有丧失,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注意力规律,让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在音乐课上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上课注意力的具体方法
         (一)以激发兴趣为前提
         兴趣能够指引学生开始自我自主学习的旅途,在领悟音乐的道路上,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可能会走许多弯路,所以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与兴趣,让学生不断的对音乐产生新的想法。同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保证学生的音乐实践水平。只要能够源源不断的给予学生正向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起来。
         (二)利用课前时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可以放松身心的课程,在音乐课当中可以听到许许多多趣味性的歌谣,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来进行课前15分钟活跃气氛方式的具体设计,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能够基本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并不会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很难强制性的保持专注在某一事物上,只能是能够自发地吸引他们的东西,才能够让孩子们始终坚持。所以这课前的15分钟,一个是要让孩子们能够静下心来感受音乐,另外一个就是要让他们先熟悉一下本节课将提到的音乐的相关知识点。
         例如,教师在针对三年级上册第4节的《感知音乐中的速度》的相关内容进行授课时,就可以提前在课程15分钟播放两首不同速度的乐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作品在不同速度状态下的差别。然后再引入到教材,让学生感知钢琴独奏曲《小狗圆舞曲》与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旋律到底对情感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其速度的快慢是否会对我们的内心关于音乐的触动产生作用,这是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共同深入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转折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并不再是以往的咿呀学唱歌的状态,而是要针对歌曲有基本的分析能力和感知能力。在学唱阶段,教师要教会孩子运用气息来进行演唱,如何展现出自己声音当中的优美之处,将动人的感情融入到歌曲当中,把握歌曲本身的节奏点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的。
         (三)创设教学情景
         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都有所不同,在欣赏音乐的前提下,需要运用良好的情境,才能够使得一个人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当中。教师要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心境的有效教学环境,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并未达到能够全面理解音乐的程度,在学生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耐心和细致的引导,让学生尽可能的全身心投入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有关春天的歌曲《滴哩滴哩》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运用天真活泼的语气来进行歌唱,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关于歌中所提到的美丽的春天,同时在歌曲中感觉到快乐,在教室进行反复的演唱练习过程中可以运用温柔的语调和恰当的言辞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歌唱的乐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编歌词,为歌曲本身赋予新的含义。《滴哩滴哩》是大调式歌曲,有着两段体结构,整首歌曲明亮而柔和,能够使人迅速的感知到作曲者快乐的心情,同时歌中重复点明的活泼气氛,都能够实现对于春天主题的美好渲染,增强了歌曲的统一性。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中以学生为本,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个人情况做好综合研究,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当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并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因为外界事物而转移。要抓住新课改的趋势与机遇,音乐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水平,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综合提升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保证音乐课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海霞.小学音乐教学中综合式课堂的构建与研究[J].才智,2020(12):121.
         [2]黄璐.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的路径[J].北方音乐,2019,39(15):210-211.
         [3]朱福强.关于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0):229+234.
         [4]陈宽红.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途径与设计探析[J].北方音乐,2018,38(10):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