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 230000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体现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从中小学时代就应该培养学生对科学兴趣,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形成善于思考与有创意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那么就如何培养孩子呢?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课外生活,营造和谐校园,以及学生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科技 兴趣 校园氛围 活动
现代社会充满挑战和希望,青少年学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对象,能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往往取决于对科学的态度与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曾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快科技进步,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创新关键在于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从小培养,从兴趣入手
良好的个性是从小开始养成的,所以小学阶段就可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好奇心是创新个性的特质之一,对事物特别是新鲜、独特的事物充满好奇,有兴趣,喜欢追问和了解。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引领学生朝着科技创新方面发展。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未知的世界是最需要学生那份对科学的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创设情景以燃起乐趣的焰火,从而探索永无止境的快乐。
二、学校通过教学模式转变,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一味地服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比如在我们的作文的教学中,作文需要孩子走进生活,积极观察,积累素材。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需要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揭开生活中的科学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在观察中揭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再比如我们数学课的教学中,也可以将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主动地从生活事例逐步过渡到数学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也可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每个学科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引领,所以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很有必要的。
三、挖掘教材中科技元素,教育学生爱科学。
科学是神奇的,是奥妙无穷的,我们必须从小爱科学,要使学生真正爱科学,必须在各科教学中挖掘适合学生的各种科技元素,带领学生接近科学,从事实中去体会科学的神奇和奥妙,撞击出兴趣的火花。作为老师,应当适时适度地挖掘课文中的科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探奇心理,培养他们科学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发挥课堂优势适时参透,引导学生学科学
课堂是渗透科技意识,普及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载体,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有一种方式是大脑风暴法,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不考虑答案的对与错,直到所有答案都出来为止。从这一点看,我们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积极思考的意识,鼓励学生思考的个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关注学生的答案,并不是只注重对与错,从而压抑了孩子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答案中有独到见解的,让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得到尊重,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更加积极,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只有重视个性的培养,才能更好发挥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六、因材施教是创新的根基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在自己的环境中受到的熏陶不同。因此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独特品质和风格,形成自己的特长。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方面的创新才能。
七、学校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形成创新氛围
学校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所以创新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此做出努力。首先,从校园布置,班级布置,课间活动,板报比赛等都可以组织相关的科技宣传和趣味科技活动。然而???创新的种子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发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善于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即使是尚未成熟的创造性设想,也要积极支持,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形成激励创新的环境。
八、学校多组织适宜的各种兴趣活动和校外活动
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各种科普讲座、论坛和学术报告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可以组织学生研学旅行,走进科学——比如带孩子们去当地市科技馆参观,孩子们分别可以看到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和生物标本,从而使萌生了探索科技奥秘的心理,体验到科技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科技的热情。可以组织一些奖励性的创造发明活动,营造一种科技氛围,从而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与积极创造精神。可以广泛开展兄弟学校之间的活动与合作,发挥各个学校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氛围。
总之,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作为学校一名教育者,我们必须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培养好每一位受教育者,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勇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