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徐士林
[导读] 众所周知,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初始的阶段—




         徐士林
          (吴中区东湖小学  江苏省  苏州市 215128)

         摘要:众所周知,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初始的阶段——小学教育阶段一直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为关键的基础时期,同时对个人未来上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小学阶段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德育教学,德育教学是关乎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学习观世界观也还未养成,因此德育教育必须要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能够从心里接受德育教育,真正实现自我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教育德育培养途径
         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性任务,德育教育指明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所需要满足的教育需求。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供了方向去指导学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就是小学教育,而小学教育最重要的特性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学校一定要注意教育教学方法的落实与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开展道德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被改进,开发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我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开展工作,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指导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行为道德品质,要让德育教学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导向地位。首先,道德教育在小学生人群中的培养有利于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小学六年的学习是接收各种教学培养学生成人的最佳时机,通过有效的措施,达成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目标,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正直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另一个方面,小学德育培养的开展可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迅速展开。随着一步一步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教学在课堂中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本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准。
         二、新时代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理念落实情况现状分析   
         传统教育教学工作者普遍不重视德育发展,德育教学效果不佳。纵观小学教育的当前状态,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不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影响着当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老师和家长给依然过多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只将学习当作主要的教育目标,而忽视了德育教学的发展目标。不单单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极大,而且还取代了道德教育的教学空间,导致道德教育结果没有显著改善。
         道德教育的内容不适合学生的认知,它已经从现实生活中分离开来。道德教育在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应该基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推出“填充式”教育。现行道德教育的内容从小学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是不是能够有效地对应于社会现实?其结果是,小学生一般都是排斥和厌倦德育教学,即使他们已经学会了道德教育的理论,也无法内化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综观整个内容,小学及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德育工作相互分离,不进行相互关联,当然不能达到理想的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必然存在的。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的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重视程度,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在基础教育中,教师是学生课堂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南,他们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还需要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所以有必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性教育工作,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认识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积极改革的重要性,并且重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改变与尝试,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的方式,让教师在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发展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开展课堂教学更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完成德育教学的根本性教育目标。
         2、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应该着眼于“渗透”。对学生道德教育知识的灌输只是经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并不满足实际的情况。只有当教学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学生可以主动地接受道德教育,才能优化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配适当的任务给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利用网络采取多媒体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或道德教育课堂教学中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水平,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视听效果,帮助学生视野变得更加广泛。
         3、组织德育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课堂上教师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实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基础教育中的实践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我们培养学生的各种教学活动德育素养,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吸收程度的提高。准确来说,教师可以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教育基础上采取多元化和有效的课堂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过程,深化道德教育的效果。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既要实现理论的创新,又要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在德育过程中的合理组织将帮助学生达到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并确保德育工作取得更多成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节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激之情;在学习课文《詹天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詹天佑的铁路发展的奋斗不懈的精神,鼓舞人心的集体活动使得学生更好得学习爱国主义。
         4、优化德育课程体系,立德树人学科联动。
         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面临着一个现实的课题,即如何推进课程一体化发展。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认知世界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并解决所面临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在此背景下的改革,是来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的各种课程的整合,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学科的综合实力,并根据整体实践效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对于德育教育教学来说,多学科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以协调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小学德育的效果,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明确不同课程教育教学效果的不同作用,重视教学资源在小学德育教育的理性发展,实现平等的发展情况.
         小学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这是值得考虑的事情,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道德教育的实施。培养小学教育的德育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必经之路。所以要让每位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和出色的思想品德需要每位教师的不懈努力,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贯穿到整个小学的教育教学阶段。
参考文献:
[1]杨扬.论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J].黑河教育
[2]肖永基.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
[3]王冰清.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
[4]白喜有.论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G](2019)
作者简介:
         徐士林 (1995.1),男,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工作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学士学位,专业:美术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