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金府小学 山东兖州 272000
摘要:创设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受限于主客观的条件,取得的效果极为有限。本文围绕创设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面里的问题展开分析,认为从小学生知识储备、教学定位、贴合心理发展轨迹三个方面着手,正确应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希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实践反思;教学定位
引言: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带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生动且具象的场景。借助此种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绪受到吸引后,将会被引导至高层次的阶段,从而提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最终提升学习成绩。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面临的问题
小学生天性活泼,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面对语文课“机械性”阅读、记忆的教学方式,其思绪常常“跑偏”,长此以往,导致语文教学水平无法提升。为了解决此种问题,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引入了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开始阶段,由于方式新奇、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兴趣,使课堂氛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创设情境教学法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当学生的热度退去之后,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精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集中,但并非全部投入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中。比如一些学生对“看视频”、“玩游戏(现场情境创设需要学生模拟相关人物)”感兴趣,却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关注度不足。导致在情境结束之后,学生们看似意犹未尽,似乎全身心投入其中,但其脑海深处对于课文章节的重点缺乏足够理解,甚至“过后即忘”。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之后,常常面临“收不住”的局面。比如在《田忌赛马》章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扮演齐威王、田忌以及孙膑。学生在模仿齐威王获胜之后洋洋得意的神态时,如果出现表情不对、语调错误等现象,很可能引发“哄堂大笑”。此外,孙膑“云淡风轻”般指点田忌的“神韵”,如果经由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成功演绎,必然将所有学生的思绪深度带入情节,如果教师的准备不足或是“控场”能力不够,课堂氛围将不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
最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差异较大,不同的个体面对创设情境时,获得的体会也不尽相同。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章节《小英雄雨来》,对抗日战争有足够了解的学生,能够深入感知“雨来”的英雄形象;但对于缺乏认知的学生来说,仅仅是一篇普通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尽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会拉大具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对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差距,反而造成语文教学上的两极分化,使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使另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厌弃”程度更甚。
二、正确应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一)情境创设需要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储备
前文提到,情境创设教学法必须在充分考虑小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加以运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否则,语文课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混乱,甚至使创设的情境“四不像”。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我们成功了》,主要讲述2008年夏季奥运会由北京举办,当人们通过直播看到这一消息时,五湖四海的华夏儿女都由衷地为之自豪。
为了让学生们增加对彼时人们心情的理解,进而感同身受,并以点带面,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探讨,部分语文教师收集了当年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此外,为了模拟出人们激动地心情,一些教师展开“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模拟有关场景,分别扮演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申奥现场中国代表团对、守护在户外大广场以及居家观看电视的人们。创设此种情境的目的在于通过情绪上的感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令中国人扬眉吐气,喜极而泣”的激动心情。然而,当代小学生年龄较小,且距离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时间也已过去了12年,当前中国综合国力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学生们在情境中模拟的喜悦、激动等情绪,只是来源于书本文字的机械记忆,无法从思维高度真正回到那个年代。因此,教师可以换一种情境创设思路,如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情境模拟,在课堂上讲解彼时中国与现时中国的区别,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书中所述,人们情感的由来,受到震撼之后,还会产生珍惜现在、把握未来的想法,进而提升努力程度。
(二)情境创设不能脱离“辅助教学”的定位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众多现代化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虽然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但不能脱离“辅助教学”的定位。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章节中,节选自《水浒传》的经典情节《景阳冈》,主要讲述“三碗不过冈”和“打虎”的故事。教师可以收集多个版本的《水浒传》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讲述,与电视剧相对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3D投影技术,让学生处于“旁观者”视角,“真实”地感受武松“连饮十八万酒”以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英雄形象。需要注意的是,5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文章、分析主要内容的能力,且教学大纲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合理掌握视频播放的时长,将大部分时间应用于观看视频之上,忽视了对武松这一“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的分析,则教学必然偏离了既定目标。此外,在现代视角来看,针对“武松打虎”这一情节,学界存在多种讨论。比如客店老板告知武松“酒的后劲儿大”、“景阳冈上吊睛白额大虫已连伤二三十条好汉性命”等均为善意提醒,但武松不仅不接纳,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前脚认为客店老板“故意不给酒吃”,后脚觉得“赚了酒钱还想赚我住店钱”。如果教师能够在观看视频之后,围绕上述情节,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则语文教学的深度必然充分提升,对于“中心思想”的理解也会更加“顺畅”。
(三)情境创设务必贴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
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几乎无法调和的缺陷,即编写教材的人,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切实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思想精髓,进而在人生之路上一帆风顺。但小学生年龄太小,绝大多数吃喝不愁,甚至家境优越,无法理解一些深度内涵。应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时,同样存在此种问题。基于此,教师务必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更加灵活地创设情境。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学生在幼儿园早教时期就已经多次听到相关故事,但由于缺乏阅历,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设如下情境:第一,假如,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的家境远远优于小女孩,当你发现她时,你会如何做?第二,也许同学们都会选择帮助这个小女孩,但除了卖火柴之外,还有很多连火柴这种价值非常低的商品都卖不起的同龄人,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结尾的悲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课文学课文”,则课堂教学成绩终归有限;若是在把握心理发展的前提下,创设特定情境,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在思想层面上有所感悟,则教学水平必然提升。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内容具象化,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或是“身临其境”,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使教学过程简单化。但归根结底,创设情境教学法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方法,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综合水平善加运用,一旦盲目,将会适得其反,故教师必须注意。
参考文献:
[1]邓玉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20):117-118.
[2]李晓梅.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