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吴达欢
[导读]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一系列的悍妇形象
        吴达欢
        广安恒升中学校    四川广安   638011
        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一系列的悍妇形象。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些悍妇残忍凶猛,骄悍无礼的人物形象,以及她们不同的悲惨结局。本文还从自身、社会、作者这三方面分析了这些悍妇们悲惨结局的原因。
关键词:《聊斋志异》;悍妇;悲剧结局;原因
        蒲松龄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创作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在《聊斋志异》里,作者用清逸而幽深的笔致书写了很多人与人,人与鬼怪,人与花妖狐媚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作者塑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大批女性人物的形象。作者塑造了像青梅、珊瑚那样的贤妻,像《田七郎》中的七郎之母、细柳这样的良母。这些女性都是在家孝顺父母,出嫁服侍公婆,辛勤持家,甚至还给主动给自己的丈夫纳妾。这些符合社会伦常的女性都受到了蒲松龄的大力赞扬。当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塑造了一些不讨男人欢喜的悍妇形象。作者极力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这些悍妇的丑态,对这些女性持不赞同的态度。本文着重分析《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以及她们的形成原因。
一、悍妇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总共收录了四百九十多个短篇小说,其中有二十多篇小说有对悍妇的描写。如《吕无病》中的王氏,《马介甫》中的尹氏,《锦瑟》中的兰氏,《珊瑚》中的臧姑,《阎王》中的李家嫂子等等。以下主要是对《聊斋志异》中的典型悍妇进行分析:
        在《聊斋志异》的《江城》这篇小说中,主人公江城就是一个十足的悍妇。江城的丈夫姓高名蕃,是个秀才。小时候,江城家里很穷,她家曾租赁过高秀才家的房子。江城与高秀才就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江城和家人离去几年后,高秀才又与江城重逢了,最终,高秀才把江城娶回了家。江城的悍妇之旅从此开始。江城本是个“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常聒于耳”的人,还对自己的丈夫非常的严厉,稍有不如意,就把高秀才赶出房门,让他再屋檐下过夜。甚至把高秀才当做自己的敌人,连跪地求饶都不原谅自己的丈夫。江城不仅严厉,还非常的残忍。当她以为自己的丈夫与婢女有染时,就“以酒坛囊婢首而挞之。已而缚生及婢,以绣剪剪腹间肉互补之,释缚令其自束。月余,补处竟合为一云。”她还经常虐待高秀才,不是打就是骂,还“每以白足踏饼尘土中,叱生摭食之。”江城之悍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丈夫上,对其他的亲人态度也非常的不好。曾有一次,高秀才被江城的二姐打了,江城知道后,直接上门与她二姐动手。“女不语。以杵击之,仆;裂裤而痛楚焉。齿落唇缺,遗失溲便。”当江城听到高秀才与他同学王子雅“以闺阁相谑,颇涉狎亵”时,她就暗中在王子雅的汤中放了巴豆,让王子雅“吐利不可堪,奄存气息”。江城的悍妇之名远播在外,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到高秀才家喝酒。
        《聊斋志异》之《马介甫》这篇小说,虽然是以人物马介甫的名字命名的,但是小说里却描写了一个奇悍之妇——尹氏。首先,尹氏对自己的公公特别的不好。“杨父年六十馀而鳏,尹以齿奴隶数。杨与弟万镇常窃饵翁,不敢令妇知。然衣败絮,恐贻讪笑,不令见客。”“妇闻老翁安饱,大怒,辄骂。”“妇方诟詈,忽见翁来,睹袍服,倍益烈怒;即就翁身条条割裂,批颊而摘翁髭。”有这样一个奇悍的儿媳妇,逼得杨父最终只能逃离家中,去远方当一个道士。尹氏的丈夫叫杨万石,尹氏对杨万石也就像对待牲畜一样,“少迕之,辄以鞭挞从事”;更过分的是甚至要拿刀砍他。“妇不顾,哀至漏三下。妇曰:‘欲得我恕,须以刀画汝心头如干数,此恨始消。’乃起捉厨刀。万石大惧而奔,妇逐之,犬吠鸡腾,家人尽起。”这样凶悍的尹氏,使得杨万石在尹氏面前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甚是懦弱。尹氏的凶悍,还体现在对待丈夫的妾室身上。“妾王,体妊五月,妇始之,褫衣惨掠。”“呼妾,妾创剧不能起,妇以为伪,就榻搒之,崩注堕胎。”在小说当中,尹氏把所有自己能欺负的都欺负了,逼死了小叔子杨万钟,逼杨万钟的妻子改嫁,还不给家中唯一的小孩子——喜儿吃饭,让他瘦骨嶙峋。如此种种,尹氏的悍妇行为真是数都数不过来。
        《吕无病》这篇小说中王氏的悍妇行为与主人公吕无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了王氏的悍。王氏有一个显赫的家庭背景,她的父亲是一个天官。男主人公叫孙麒,王氏是他的继妻,他的原配夫人许氏去世了,留下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名叫阿坚。王氏作为孩子的继母,讨厌孩子啼哭,对待孩子也不温柔,甚至虐待孩子。“妇怒起,毒挞无算,始从乳媪去。儿以是病悸,不食。妇禁无病不令见之。儿终日啼,妇叱媪,使弃诸地。儿气竭声嘶,呼而求饮;妇戒勿与。”王氏不仅对前任的孩子不好,对待孙麒的妾室吕无病更是挑剔。“入门数月,擅宠专房,而无病至前,笑啼皆罪。”“妇以远游咎无病。无病鞠躬屏气,承望颜色,而妇终不快。夜使直宿床下。”王氏仗着自己有显赫的家世背景,骄悍无比,最终被自己的丈夫赶回了娘家。
        《聊斋志异》中的这些悍妇形象,大都是不符合儒家的天理伦常观念的。蒲松龄用大量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了这些悍妇之悍。蒲松龄笔下的这些悍妇,各有各的凶悍,但大多数脾气暴躁,易怒,给点火星就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她们还善妒,不能容忍丈夫纳妾,就算丈夫已经纳了妾,她们对待妾室也是百般的挑剔,而对待自己的丈夫就像是对待一个仇人那样的残忍。在那个百善孝为先的时代,这些悍妇甚至是不孝顺自己的公婆,也不优待叔姑。总而言之,这些悍妇以各种无理的行为将自己的悍妇之名远播于外,成为其他人眼中无半点妇德之人。在小说中,蒲松龄将这些悍妇比喻成胭脂虎、母夜叉,还对这些悍妇做出了很多的评论。在《江城》这篇的末尾,蒲松龄评说:“人生业果,饮啄必报,而惟果报之在房中者,如附骨之疽,其毒尤惨。每见天下贤妇十之一,悍妇十之九。”在《马介甫》这篇的末尾,蒲松龄评:“百年怨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床之痛。”从这些评论中不难看出,蒲松龄对于这些悍妇们的行为是极其的憎恶的。
二、悍妇的结局
        在《聊斋志异》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蒲松龄都是把这些悍妇当做反面人物的。然而,她们的最后的结局却是各不相同的。

下面主要是探讨的是蒲松龄为这些悍妇安排的结局:
        这些悍妇的一种结局是——死不悔改者悲惨收场。在《马介甫》这篇小说中,悍妇尹氏害死了自己丈夫杨万忠妾室的孩子,还害死了丈夫的弟弟;虐待自己的公公和侄子;对丈夫也是呼来喝去,不是骂就是打。尹氏犯下的罪行已经是不可饶恕的,还不肯悔改,最后只得改嫁给一个屠夫。屠夫死后,“妇为里人所唾弃,久无所归,依群乞以食。”尹氏最后落得个万人唾之的地步。《聊斋志异》之《锦瑟》篇中,兰氏看不起自己的丈夫王生,经常把自己的丈夫当奴仆使唤。自己吃美味佳肴,给王生吃粗茶淡饭。更有甚者是,当王生参加科举名落孙山之后,更是侮辱他,给他一根绳子,让王生去死。最后,王生离家,兰氏改嫁。改嫁后的兰氏依旧泼悍,却最终落得个自杀收场的惨淡局面。
        另外一种结局就是——改过自新者重新做人。在《江城》这一篇小说中,江城也是虐待自己的丈夫,无礼对待自己的亲友。高秀才的母亲不忍儿子受尽妻子的苦楚,一次做梦一个老头告诉她,“不须忧烦,此时前世因。江城原静业和尚所养长生鼠,公子前世为士人,偶游其地,误毙之。今作恶报,不可以人力回也。每早起,虔心诵观音咒一百遍,必当有效。”于是,高母高父每天都虔心念经。之后一个和尚当着江城的面,念“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咄!鼠子缩头去,勿使猫儿寻”,喷一口水在江城脸上,江城像是幡然醒悟似的。从此之后对待自己的丈夫公婆以及其他人再也不似从前,像是重新做人一样。于是,江城有了一个好的结局。自己的丈夫考中了举人,公婆也优待她,家中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在《聊斋志异》之《吕无病》这篇中,继妻王氏气走丈夫,刁难妾室,虐待孩童,甚至亲手掐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这样一个残忍骄悍之妇,被自己的丈夫休弃之后,回了娘家,受尽了自己兄嫂弟妹的冷眼,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王氏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悔改,并切断自己的一根手指来乞求孙麒的原谅,最后和自己的丈夫和好如初,得以善终。
        从作者给这些悍妇安排的结局来看,死不悔改者最终都以惨淡收场,改过自新者也在自作自受,自食恶果,遭到报应后,才有比较好的结局。可见,在那个男权社会中,只要你是个悍妇,都是没有好下场的。而那些改过自新的悍妇,像江城突然醒悟那样,让人有些始料未及。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悍妇醒悟前后的差别特别的大。这是作者蒲松龄用自己的男性话语权,安排一个悍妇,以一些不明的外力因素,突然就变成了温婉贤淑的样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个男子都喜欢淑女,悍妇自然是被男性所厌弃的。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悍妇的命运早就是注定了的。不管怎样,在封建社会中,依附男人而存在的女人,就只能是男性眼中那个淑女的样子。
三、悍妇悲惨结局的原因
        了解了这些悍妇们在蒲松龄笔下的结局后,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悍妇悲惨结局形成的原因。
        以我自身的观点看,第一个是悍妇自身的原因。在《聊斋志异》中,有很多描写悍妇自身特点的句子。在《江城》中,说江城“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常聒于耳。”在《大男》中,奚成列的妻子“妻早没,继娶申氏,性妒,虐遇何,且并及奚;终日晓聒,恒不聊生。”在《吕无病》中,也说孙麒之妻王氏“而骄已甚”。在《珊瑚》中二成的妻子臧姑也是“骄悍戾沓,尤倍与母”。在《锦瑟》中,王生之妻兰氏也是“妇尤骄倨,常俑奴其夫”的悍妇。这些悍妇都是易怒,易暴躁,脾气不好的人,只稍有什么不顺心的,就无礼对待他人。所以悍妇们的悲惨结局,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自身脾气不好的原因。
        第二个是社会的原因。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大都信奉儒家的三纲五常。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夫为妇纲,妇女要以夫为纲。在古代的女子甚至是女才子看来,这三纲五常都是必须遵守的。汉代班昭在《女诫》中说:“夫不御妻,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坠缺。”唐代宋若莘的《女论语》认为:“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将夫比天,其义匪亲。”女子将夫比作天,一切都以丈夫为中心,但古代的婚姻制度却是妻妾制。女子的唯一的一片天还要分给其他人,让古代本就依附男人而生存的女子更加没有安全感。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感是除了生理需求外,最应该满足的需求。古代妇女为了争取安全感,就要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夺得更多的安全感,所以强悍些。但是,古代封建社会向来男尊女卑,女子的地位低下。在男权社会里,女子反抗男性权利犹如以卵击石,是没有好结果的。
        第三个是作者的原因。作者身为封建社会中的男性,不免带着男权社会中男性的眼光。他憎恶那些不把男人放在眼中的女子,极力赞美那些温婉贤淑的女子。在《马介甫》这一篇章中,作者极力刻画了尹氏的悍,称她为奇悍之妇。在蒲松龄看来,一个家里有了悍妇,就有了不安定的源泉,一切家庭悲剧由此而生。悍妇应当为自己制造的罪孽承担相应的后果。蒲松龄在这篇小说中说:“娘子军肆其横暴,苦疗妒之无方;胭脂虎啖尽生灵,幸渡迷之有揖。天香夜燕,全澄汤镬之波;花雨晨飞,尽灭剑轮之火。”蒲松龄认为,悍妇在地狱里是要上刀山,下油锅的,只有烧香拜佛,感动天地才可能免除惩罚。蒲松龄以男性的眼光极力丑化那些反抗夫权的妇女,塑造了这一系列的悍妇形象。这些悍妇为作者的男权思想所不容,所以作者给这些悍妇们都安排了悲剧的结局。
四、结语
        《聊斋志异》中对这些悍妇的描写,正折射出,在明清时期,确实存在着类似小说中的那些悍妇们。在《阎王》这一篇中,作者提到:“或谓天下悍妒如某者,正复不少,恨阴网之漏多也。”蒲松龄认为这个天下有很多的悍妇,而且她们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悍妇的行为是真的深恶痛绝;而这正是妇女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很多女性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女性都是为男人而存在的,依附男人而生存。女性还根据男性的眼光写规范妇女的那些条条款款,到这个时代,有女性反抗这些压迫女性的条款,即使这些在蒲松龄的眼中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但这些悍妇却是女性自我独立的先驱。
        
参考文献:
[1]蒲松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672.
[2]高少媛.浅析《聊斋志异》中男权意识观照下的泼悍女性形象[J].河西学院学报,2013,29(6):93-98.
[3]陈颖.漫谈《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J].淮海文汇,2005,(3):36-38.
[4]曾蕾,李卫东.论《聊斋志异》中悍妇形象及蒲松龄的创作心理[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3):54-56.
[5]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下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5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