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侠 梁善财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额如乡中心小学,吉林松原,13800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估算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方法。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唤醒学生估算意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估算过程。要有意识的组织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经历新知的生成过程,从而感受估算的价值,提高进行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关键词:估算意识;生活实践;解决问题;估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估算一直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问题,唤醒学生估算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创设与例题相关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估算意识。例如:在求买三本书的总价时,我们可以创设买书的情境:明明是个小书迷,昨天去逛书店,看中了三本故事书,妈妈给了他100元,可是他忘记三本书的具体价钱,只记得其中两本要30几元,一本十几元,你们觉得100元够买这三本书吗?可是,每本书的具体价钱是多少都不知道,我们怎么能判断呢?你能帮他估算一下吗?学生们一听到老师这么说,兴致极高,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老师既借助这个小情境把这个问题很自然地抛给了学生们,又有意识地“绕开”具体数据,“逼迫”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来推断结果,从而体会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这道题里,当孩子们一致认为,100元够了时,老师顺势进行总结,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通过推理估计也是能够找出结果的。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估算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关注知识的实际生成的背景与形成的过程。那么,我们也经常要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常见的估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四舍五入法
所谓的“四舍五入法”是指在取小数近似数时,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向前一位进1。
例如,在求积的近似数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2.进一法
“进一法”是生活中常用的估算方法。那么,在做题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种方法,例如。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知识点是用估算解决问题:小华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除以0.4等于6.25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么取近似数呢?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想到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2.5除以4≈6千克,可是问题来了:6个瓶子装不下2.5千克的油,因为6×0.4等于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这就需要7个瓶子。像这样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道题里仍需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都需要用到进一法,比如乘坐的车辆,做东西的材料,装东西的器具等等。
3.去尾法
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字,这个数字是5和比5大全部舍去。例如,五年级数学上册39页例10中的第2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独立列式解答。25÷1.5=16.66666…(个)。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包装十7个礼盒,丝带够不够?通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汇报得知包装17个礼盒,需要1.5×17=25.5(米)丝带不够,这时就要用到“去尾法”。只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儿后面的尾数去掉。
由此可见,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注意渗透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如果求平均数和计算题的近似数,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物品,只能舍去小数部分,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要用“进一”法。不管是什么方法,都需要学生们认真观察,细心思考,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在交流互动中,感受估算的价值。
在估算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选择用“估算”;还有的不认真审题,只要在题干中出现“大约”字样,就应用估算来解决问题。为避免造成学生一看到问题就动手列式计算“解数学题”的思维定式,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学生们在理解题意,交流互动环节中,真正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经历新知的生成过程,从而感受估算的价值。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让学生知道,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数据的特点,以能解决问题为标准,从而培养学生根据需要灵活进行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学习》,ISSN 1674--697X第61期,《新课程学习》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