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高段口语交际课怎么上——以六年级上册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 刘晓霞
[导读] 纵观统编教材,口语交际作为单独模块出现,每一个话题都拥有一个完整
        刘晓霞
        郑州航空港区基础教研室,河南郑州451100
        纵观统编教材,口语交际作为单独模块出现,每一个话题都拥有一个完整、独立的页面,并明确地录入到教材目录,但话题次数有所减少,每册安排4次(六年级下册为3次),这更利于教师集中时间,重点训练,由此变化,足以看出编者对口语交际的重视。与旧版本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有着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各个体系相互关联,盘旋上升。因此,教师要在整体把握小学阶段口语交际目标的基础上做到学段目标间的衔接,并有针对性地对本册教材展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高段口语交际的目标是: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通过对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目标的达成情况与课程标准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以六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演讲》为例,通过教学过程可以发现,举手发言的往往是班级的个别活跃分子,大部分同学都选择沉默不语,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吗?如果此时布置任务:写一篇演讲稿,学生立即会洋洋洒洒写下一大篇。反思原因,除了学生随年龄增长而滋生的害羞心理,教师的情境设置、评价机制恐怕是更深层次的原因。那么,小学高段的口语交际课到底该怎么上呢?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愿意说
        学生的课下生活是无拘无束、丰富多彩的,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课上沉默寡言的学生课下侃侃而谈。所以,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打开语言闸门的一把金钥匙。这其中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实践,可以借助实物,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等等。
在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时,不妨来个角色扮演,我先打个样,扮演妈妈,学生扮演一个想养小狗的孩子,一开始学生们对这样的角色转换还有些不好意思,我说:“我自己的孩子没你们这么大,但是要知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大家笑成一团并深表赞同。学生在实际情境当中变身小机灵鬼,虽然我频频设槛,但他们把平时那套对付老妈的法子尽数拿出。接着,大家的“戏瘾”都被调动起来,有扮演母女的,扮演校长与学生的,在这样的实际情境模拟当中,学生更愿意打开话匣,也使口语交际在具备生活依据的基础上有了现实意义。
        二、编排易于学生交流的话题,让学生乐说
        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部编版教材中口语交际话题的开放性更强,给了学生更广阔自由的发挥空间,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演讲》就给了四个可选择的话题,如果教师不加以把关,就会使课堂导入过长,训练要点难以达成。
        在教授这一课前,我校刚刚进行了体质检测,拿到数据后,我发现53名学生中竟有12位体重超标。了解过学生日常饮食以后,在课前,我找到一位体重超标的学生小A,简单谈话后发现他并不觉得自己的饮食习惯有问题,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不以为然,征得他的同意后我把他的一天饮食列了一个表格。课上,我首先把同学们的体质检测结果呈现给他们,大家有些震惊。然后,把小A的一天饮食列出来,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喜好排一排,不出所料,薯片、可乐、炸鸡这些食物排在了前列。接着让他们区分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大家都饶有兴趣地做起了“裁判员”。最后我把这些食物对应的热量和营养价值呈现出来,大家心中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了一个客观认识。现在正是畅所欲言的好时机,我问:“关于‘远离垃圾食品,关注身体健康’你想说什么?”小组间立刻热闹地谈论起来。有了易于学生交流的话题,接下来的流程就更容易推进了。


        三、设计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学说
口语交际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应该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学生的训练由易到难,由不敢说到敢说,由不会说到会说,由说不好到说得好。这当中就离不开教师多层次的活动设计。
再来看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找到了乐于交流的话题。演讲是较为正式的当众发言,因此在说好的前提下必须写一篇观点鲜明、事例生动、感染力强的演讲稿,而写演讲稿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故在学了本单元关于“革命岁月”的四篇课文后,我就带领同学们读了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原是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课文,现编辑到六年级下册教材中),这篇课文内容上与本单元主题紧密相连,文体上是一篇典型的演讲稿。有了前面的铺垫,课堂上8-10分钟就可以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接下来给学生观看演讲视频,在视频的示范引领下给3-5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中间小组展示,教师在巡视观察时适时加以引导。最后,给每位同学展示机会,时间不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和班会课。
        四、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与训练,让学生会说
陶行知在《古庙敲钟录》中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学生的生活背景有差异,接受程度不一致,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与方法指导与训练,
我们班的学生小C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内向,不爱交际。我先是树立她与人交流的信心,偶尔让她在班级给学生布置作业,传达我的通知。其次,让她跟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做同桌,并让其感受到与人交流的快乐。然后给她分配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口语交际课《演讲》中,她是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负责一些简单的评价和串场。在全班学生展示完,我问她:“演讲难不难?”她说:“不难。”我说:“那下下周咱班升旗,你来国旗下演讲吧!”她惊讶地望着我,想要推辞,我说:“放心,有两周的时间准备呢,我来帮助你!”她点头接受,并在接下来的演讲中表现出了优秀的演讲才能。
        五、有促进学生成长的恰切评价,促进学生说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口语交际的“评价建议”: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和表达能力。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我们在确保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评价: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生生互评、老师评,也可以家长评。比如: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学生两两一组变换角色交流后,教师可以问:“你支持他的做法吗?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正是对对方做出评价。
        (二)评价形式多样化。注重形成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价。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比如口语交际《演讲》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肢体动作过于刻意,教师在旁边稍加指导,学生就会立即调整到更好的状态。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发展差异,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评价手段多样化。我们的评价手段可以是行为观察,也可以是问卷调查,还可以是情景测试、日常反馈、成长记录袋等等。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富有情趣的标志性评价”、“言简意赅的便条评价”、“富有理性的课堂观察评价”等方式。
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更加迫切和更高的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阶段也是调整学生交流态度、树立交流信心、做合格听众、理清表达条理的关键期。可以说,成功的口语交际课是使学生智商与情商双双提高的课程。我们也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