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时空观念提升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李慧
[导读] 时空的概念适合于在最佳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准备和分析所参考的条件
        李慧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中学  725700
        摘要:时空的概念适合于在最佳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准备和分析所参考的条件。就高中历史科目而言,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含义就是根据时间和地理概念在历史上的意义,以便详细分析历史事件,保持一系列历史结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时空这个术语,运用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理位置,可以形成一个具体而清晰的历史框架。本文从时空观念出发,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时空观念;培养素养;历史
前言:
        历史是记载并解释了人类活动一系列事件的科目。在学习历史题材的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无疑是两条重要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在这两条线上相连下,各个模块的历史知识会自动形成一个系统和网络,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理性、客观地分析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达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也促进了思维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时空观念,鼓励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质和关键技能,适应其终身发展,进而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一、时空观念的概念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空间中观察和分析的条件。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时间和空间一词的含义是基于历史学科中的时间和地理概念来详细分析历史事件,以正确的历史结论来看待时间和空间这一术语的使用,可以促进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理位置的理解和把握。使学生形成一个具体而清晰的历史框架,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
二、掌握时空观念
        提升高中生时空观能力的第一步,是提供历史事件的信息加以分析。由于对历史时间的长期考验和研究者的严密思考,形成了一个严谨的历史观,揭示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要深刻地理解和记住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必须把前后的时间联系起来。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用建立时间线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序是空间。将坐标下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相互结合。把不同的历史事件基本要素整合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过程[1]。
        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课时,时间和空间可以抽象化,如时代主流思想的过程中是纵坐标,时间是横坐标。比如前221年百家争鸣,前202年到220年独尊儒术等等。
        当学生背诵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时,往往会出现时间和事件的混乱。因此,捕捉历史事件的时空关系,特别是这些事件之间的关系和历史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用事件之间的关系来审视问题,理清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的时候,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思想来源,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教师可以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联系起来,可以保障学生更好的领会到五四运动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组织历史发展的过程,学生必须具备思考的能力。学生们只要形成了历史时空观,他们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发展进行记录,进而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进行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分析,可以详细地了解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2]。
        例如,在教授《土地革命》的时候,教师需要以1919年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出发点,其中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24年至1920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最后是蒋介石发动的政变;从1920年到1937年,土地革命从南昌起义开始,最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从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从日本干涉中国开始,最后日本投降;从1945年到1949年,解放战争从国民党进攻解放领土开始最终解放了南京。


三、利用时空观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开展趣味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直接参与某一特定时间的记忆的解读或存储。即使学生牢记自己的历史或地理位置,也不能灵活地采用这种方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有趣的学习活动。要开展这种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具体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解《二战》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地图来讲解法西斯扩张的路线:首先是向西北欧洲的挪威和丹麦,之后逐渐渗透到西欧的英国、法国等,最后又转而向东进攻苏联。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地图上对这些国家进行标注,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法西斯国家的意图和策略等。如果确定了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师必须在教学生开展活动时实施有意思的活动,教师应尽量抓住两个度,一个是参与度,另一个是效率度。参与的对象可能是很多人,但教师应确保所有学生在观察或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因此,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应进行良好的互动,帮助学生识别错误并寻找能够评价错误的学生,从而组织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开展竞争教学
        在历史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把一些竞赛主题融入到学生的活动和学习能力中,教师多角度出一些竞赛等主题,再加上团体对抗等相关活动。
        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的时候,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有竞争力的任务:鸦片战争作为我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你能把鸦片战争的整个发展过程组织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组织语言描述鸦片战争的全过程。整个活动的表现形式是没有限制的,如文字、图像、音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手机资料,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自己投票并选择一个最有创造力的小组作为这个活动的冠军小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开展直观教学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历史对学生时空观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事件时期的把握和历史事件情境的把握两个方面。虽然现有的许多教科书都是以地理和地图的形式为学生呈现这一历史时代和地理形势,但如果能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更好地利用这些东西,就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作为核心素质,进而提高学生时空观念。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该组织有趣、直观、更有竞争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持时间和空间的观念[3]。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最直观的方式教给学生,特别是在以下方面,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应直观,并应通过这一活动直接告知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其次,教师教学活动说明要直观。学生应该直接通过写字板和图画来描述。如果地理情况不好,学生应该多选择地图,以便直观地了解一个地方的位置,以便帮助学生做到这一点,把知识点牢牢记住。
        例如,在讲解《北伐战争历史》时,老师为学生安排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请学生密切关注北伐战争形势图,结合教材内容,对北伐战争中的几个重要地理位置进行了地图绘制,了解北伐战争中三个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让学生稍后到台上,来描述自己的答案。教材内容完成后,教师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游戏,通过观察和记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理解,通过陈述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关于拼图游戏在开发过程中,老师先让大家把准备好的拼图模块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然后再问他们,相应的内容是北伐战争根据地图进行的。这样,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结论: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来理解和分析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某些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历史概念,可以对高中历史教育进行改革,高中历史教育应继续探索进一步发展时空能力观、促进教育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谢桂韩.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实践[J].高考,2019(5):109-109.
[2]薛明森.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培养研究[J].高考,2019(17):243-243.
[3]何永祥.关于历史教学中时空意识培养策略的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8,758(22):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