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化模式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张一鸣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这门科学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地越来越普遍
        张一鸣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鱼涌小学   广东 惠州  5168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这门科学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地越来越普遍,同时其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重视。而同时,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对于各个学科的实践性人们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提出并开始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蔓延,科学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科学教学实际情况的研究,结合生活化教学理论,提出了关于合理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作用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以启发。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科学,近乎是近代以来一切发展变化的根源,它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小学这一打基础的阶段,良好的科学教学将会让学生真正地揭开这个世界神秘的面纱,对于世界形成客观的合理的认识,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能力。同时,科学教学还将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让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更强,同时也更加缜密,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因此,小学科学的重要性是得到认可的。而鉴于科学强烈的实践性,生活化教学模式与这一学科的教学有着天然的相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在原有科学教学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将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加良好地融入进去,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和科学思维的共同提高。
        一、结合生活现象,促进学生理解
        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落实好生活化模式,教师首先要考虑到科学这门学科相对较高的难度,并通过联系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解决这一问题。科学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同时其知识已经涉及到了一些本质性的规律,这就使得其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在认识和理解上都有着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转变一下思路,将原本深奥的知识重新变为学生们日常所见的现象,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熟悉去反推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比如,在“观察一瓶水”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物品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实现准备一瓶河水、一瓶洗碗水和一瓶饮用水,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他们相同吗?哪些地方不同?是不透明呢,还是气味不同,还是颜色不同?通过这样旗帜鲜明的比较,学生对于“水”这一概念也就有了深度的理解,对于描述水的不同特征也就有了切实的认识。


        二、开展生活实践,提升学生兴趣
        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落实好生活化模式,教师还要通过开展生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所学科学知识的使用性和趣味性。小学阶段所学的科学知识都较为基础,同时也都较为容易在生活中得到验证。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带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现象。这样一来,面对这些神奇的科学知识,学生们的兴趣自然也就更加强烈了。在这样的强烈兴趣的影响下,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也就更加用心了,其效果也就得到了提升。
        比如,在“给动物建个‘家’”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给蜗牛建家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蜗牛有哪些特性?食物是什么?对环境又有哪些要求?这些内容如果让学生单纯进行记忆的话并不容易,但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记忆深刻了。而且这样的实践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有趣的,他们也有着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去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同时,这样的活动还会很快地培养起学生的实践意识,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三、鼓励生活观察,培养科学意识
        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落实好生活化模式,教师也不能忽视了科学学科对于学生思维的影响。科学始终是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思维方式也是十分严谨的实验性思维,因此,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也应该从生活中提炼出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性的思考,或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尽可能将自身的眼光放到周围的生活实际上去。长此以往,学生从思维方式到知识储备也就自然地获得了明显的提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比如,在“给物体分类”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所学到的分类方式去给自己生活中所见的事物进行分类。面对生活中的食物,可以分为蔬菜类、粮食类、肉类等,面对生活中的日用品,也可以将其分为消耗类和持久类。这样的分类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让学生学会用更加精确更加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并让学生保持对于万事万物探究的热情,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意识的形成。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落实好生活化模式,首先要通过生活现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其次要通过实际试验来激起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最后还要鼓励学生观察研究自身生活,促进科学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冠锋.基于生活应用视角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组织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1):110-111.
        [2]林英坤.为知识披上生活的外衣,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