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 花盛开——大连市一一一中学的科技教育成长路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于永志
[导读] 非常感谢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组织这次论坛,给予我们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于永志
        辽宁省大连市一一一中学,辽宁大连116100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
        大家好!
        非常感谢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组织这次论坛,给予我们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向各位汇报一下我们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在2014年底收到了大连保税区教育文体局拨发的第一批机器人设备:8套中鸣科学风暴,我们高度重视,委派专任教师成立了“酷玩机器人社团”,5年来,不断探索、改进、尝试,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学生兴趣越来越浓,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经过不懈努力、学习、总结、调整,逐渐形成了“普及—竞赛—特长”三级社团管理体系。
         一、普及阶段
        主要面向初一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以校本课程形式开展,一周两节课,课程内容多种多样,有《跟着大鸣一起学机器人》,使用的教学工具是“中鸣科学风暴套装”,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法,传感器的应用等;随着学生的增多,学校开始引入在线教学:编程猫启蒙课、编程猫进阶课,共计20课时。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编程,近期学校又引入Arduino板,相比机器人设备,成本更低,Arduino可以用来开发交互产品,比如他可以读取大量的开关和传感器信号,并且可以控制各式各样的电灯、电机和其他物理设备。课程共分为12次课,从认识Arduino开始到制作各种作品(比如:交通灯、抢答器等)。
         二、竞赛阶段
        机器人竞赛是我校的一个亮点,从2015年接触机器人开始,我校就积极参加各级竞赛,当年就拿下了大连市机器人竞赛的初中组循迹项目冠军、亚军,辽宁省第十六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竞赛类”初中组循迹项目冠军、亚军,“第六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区选拔赛”人型机器人竞赛项目冠军,第九届亚太地区机器人锦标赛“BDS人型机器人”项目冠军。这些成绩的取得,让局领导和校领导看到了农村孩子在科技竞赛方面的潜力,更加坚定地投入,学校科技教育由此启航,但是因为器材相对昂贵,普及面相对小一些,主要面向初二学生,从初一校本课学员中挑选出色的学员参加竞赛,随着投入的增加,学校先后引进了中鸣、未来伙伴、博思、彼林等公司开发的教育软硬件以及自主开发了一款灭火机器人,高峰期覆盖了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9个项目,项目的增多,给学校、教练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协调各项目的训练,避免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现象,学校和教练员想了很多办法,一次比赛给了学校灵感,亚太地区机器人锦标赛赛前二周,原定参赛选手因家庭原因无法参赛,时间紧,任务重,换人势在必行,教练员那段时间学校安排了别的工作,同样很紧急,抽不出太多时间培训,面对这样的问题,原参赛选手主动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辅导新参赛选手,零基础开始学习,短短两周的集训,新参赛选手拿下了该比赛项目的冠军,事后学校认真分析总结,以前所有项目教练员全权负责,难免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不如放权给学生,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经过反复讨论,学校最终确立了“教练员—队长—项目组长”三级训练方法。
        首先是教练员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水平,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机器人项目,并负责各项目的基础知识培训,这个环节至关重要,但是机器人项目繁多,如何让教练员对每个项目都有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这里我们有一个做法可以介绍给大家:搭建跨校、跨区域的教研平台。我校鼓励教练员外出学习,2017年,我校教练员仅科技相关大连以外地区培训比赛达7次之多,其中培训2次,比赛5次,充分开阔了教练员的视野,并结识了更多优秀的学校和教练员,根据项目,组建了不同的跨区域教研平台,比如VEX项目,我校与重庆某学校联系密切,老师之间通过微信沟通交流设计方案;人型机器人项目,我校与广东、山东某些学校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微信视频聊天的方式互帮互助,携手共进,这种跨区域的教研方式,对于突破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非常有帮助。

辖区内兄弟学校之间,因为项目有重叠,大家互帮互助,突破学校界限,共同培养,比如某教练员擅长WER项目,那么这几个学校的所有WER参赛学员定期集中训练,并由该教练员指导,各个学校之间也从单兵作战到协同作战,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竞赛水平。
        其次是选拔机器人校队队长,该队长要求技术水平高,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威信,协助教练员组织各项目队员的日常训练,并做好记录工作。这个人选非常关键,可以大大减轻教练员的压力,把教练员从训练琐事中解放出来。
        最后是确定各个项目的项目组长,一般由该项目的最高水平学生担任,负责制定该项目的具体训练方案并组织实施,遇到问题,组内研讨,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与队长、教练员沟通解决。
        基于这样的训练方法,学校在机器人竞赛方面的成绩突飞猛进,先后获得了5项世界级荣誉、9项国家级荣誉、32项省级荣誉,在2018年取得了辽宁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初中组3个项目冠军,2019年取得了辽宁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初中组2个项目冠军。并在今年5月份获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称号。
         三、特长生培养
        大连金普新区辖区内有4所高中招收机器人特长生,其中重点高中3所、普通高中1所,招生政策非常优厚。我校非常重视特长生的培养,初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且农村孩子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去课外机构接受培训,特长生的培养只能在学校内部高效率地解决。为此学校给机器人特长生制定了“五步走”培养方案:
        1、科学选择报考高中
        教练员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机器人竞赛水平以及高中招收机器人特长生的门槛条件合理规划,避免内部消耗,增加通过几率。
        2、培训基础知识
        根据招生简章上面的要求,准备的器材等,教练员为特长生培训基础知识,保障每一位特长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基本考试内容和技巧。
        3、日常训练
        特长生的日常训练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负责,学校提供固定教室和机器人设备,学生自己安排训练时间,做到不和学习冲突。
        4、往届毕业生返校介绍特长生录取经验
        学校邀请往届毕业生返校介绍经验,包括考试的各个环节,需要做哪些准备,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试题的难度大小等,进一步增加考生的信心
        5、模拟测试
        学校模拟考试环境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做赛前的最后准备。
        在学校和教练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特长生培养方面成果显著,自2016年开始,我校每年都有通过科技特长升入高中的学生,2019年中考更是我校科技特长升学的丰收年。大连金普新区重点高中共招收10名机器人特长生,我校成功考取6名。这六名学生有的是没有指标,有的是有指标但单纯靠文化课也是入不了示范性高中。科技特长拓宽了学生们的升学渠道。
        “文化立校基础夯实特色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随着科技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已经把科技教育作为推进特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引领其他特色教学的开展,我校的特色教学已经开花结果,女篮取得金普新区第二名,男篮取得金普新区第三名,女足取得大连市“市长杯”亚军,第三名,美术在各类比赛中屡获奖项,在升学中也有多名学生通过美术特长升入高中;有心栽花花盛开,学校以科技教育为抓手,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走进科技、体验创新,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特长课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我们是一所农村学校,很多地方做的还很不足,都是小家碧玉,登不上大家之堂。还需要不断学习,向在座的各家学习,向优秀的学校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海涵。谢谢各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