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 山东平原 253100
摘要:语文作为文化的承载物,不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还是文化情感的一种表达,语文作为高中教育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文字运用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学校和家长只关注学生能不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使得学生压力越来越大,没有时间接触传统的文化,更不知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价值,分析了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点面结合和课堂内外结合等做法,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文: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高中的语文教学是发展学生全面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能够有效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诱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强化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感知,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素质多元化发展,对学生的成人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着充分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学习的效果才能够得到提升。大部分的高中生在学习中更多的只是关注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长此以往一定会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高中的语文课程和传统文化是有着紧密的关系,教师在有效的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教学,并且在课堂教学时进行适当的渗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领悟到传统文化和自身息息相关,这样不仅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果。
(2)增强民族自信,强化文化知识。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弘扬和继承。高中的语文课程中大部分蕴含了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帮助高中生更加透彻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强化自身的文化认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古代先贤的优秀品质和无穷的智慧,从而能能够内化其身,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和良好的品德,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的语文教学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展示平台,通过修辞方法和字符等把中国文化的声律之美、语言之美和意象之美等尽情的表现出来。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获得文化营养用以优化自身文化知识的过程,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够利于高中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遇到的问题
(1)外来文化入侵,学生热衷于外来文化
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在促进国家文化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比如有的学生崇尚西方的圣诞节和万圣节等“洋节”,却对我国的端午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有的高中生青睐西方的英雄情节和个人主义的影视作品,对我国出品的传统文化精髓的影视作品缺乏热情甚至是漠不关心。
这些现象阻碍了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视为可有可无的知识点,或者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已经落伍时代,所以,怎样实现高中生对传中文化的认同是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2)忽视情感培养,教学效果不如意。
传统文化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阐述清楚,也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会,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了解传统文化的真谛。有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在教学上费力又费时间,把教学精力都用在了分数上,所以怎样把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结合,也是当下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趋势。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1)点面结合,外延拓展。
高中的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选编而成的,每一篇教材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都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和细细品味。教师要从教材开始,深挖教材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明确渗透点,把讲学的重点放在教材作品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民风民俗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要充分感受教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掌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隐藏的民族精神以及价值观等,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听懂教材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对我国文化的认同。
(2)课堂为主,课后为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不但能够讲解教学内容,还能够适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时,为了能够避免内容枯燥乏味,教师要尽量采取情境结合的方式,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人物角色和一些具体事件等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现于课堂上,让学生能够长久的保持学习的动力,在轻松有趣的环境里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是理论学习,还需要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延伸,强调课堂内外的相互配合,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基于此,教师应该主动创新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延伸到更多的领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
结语: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是目前新课改的重要趋势,也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在精准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基础上,正确的面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同时教师需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深挖教材作品中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创新多元化教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的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黄俊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19(03).
[2]黄显秋.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试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7(25).
[3]王媛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突破探讨[J].语文教学之友,2019(10).
[4]段 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速读(上旬),2014(08).
作者简介:
肖莉??女??(1973.7-)汉族??山东省平原县人,本科,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