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帕豆梅
[导读] 高中语文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语文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培养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的核心途径。

        帕豆梅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三高级中学  810499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语文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培养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的核心途径。当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被高中教育所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了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在整个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能力、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均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普遍比较少,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2.1 学生阅读主动性不高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升学等现实问题的压力下,部分学校及老师开展的语文教学课堂,内容都以考试为目标来准备,忽略了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虽然按照教务教学安排开展了对语文教学中阅读相关的课堂或项目,但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文章内容本身,而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意义,阅读主动性不强,课堂学习效率不高,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
        2.2 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且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和规律的限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束手束脚,并未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与学生的思维模式不适合,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多处于主导地位,而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学生表达自身看法,在互相探讨中激发思想,提升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在阅读文章的选择上过于单一,文章思想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溃败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文章的选择应当结合教学主题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主题思想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给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或者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给学生介绍《左传》这本书的纂写历史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如在《鸿门宴》一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使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所了解,能够降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采用课堂演示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荆轲刺秦王》一文教学中,教师可帮助学生找相关的剧本,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客观打分,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学生在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3.2 重视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
        学校和老师要重视阅读能力在教学以及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掘阅读对人才的培养作用,把阅读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要死抠文章文字,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提几个问题,让学生积极有兴趣地阅读文章、探索文章,慢慢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老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活动,让同学之间交流阅读体验,相互学习,在班里营造一个阅读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办“图书角”等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交换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3 引导拓展性阅读,提升综合素养
        要想有效地开展拓展性阅读,那就必须让学生具备拓展性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说拓展性阅读不只是教师引导学生去进行,也包括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生进行拓展的过程,必然是基于自己的阅读经验,基于自己的阅读兴趣,或者基于某一个阅读主题进行阅读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的阅读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而自主阅读的发生,对学生的素养培养而言,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核心素养特别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拓展性阅读客观上也就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完成《获得教养的途径》等教学之后,可以紧扣文本内容,链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文学经典,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布置不同的任务。例如可以开展朗读比赛、阅读情境再现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立足学习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思维发展。同时针对传统经典阅读开展“我向经典学修养”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家庭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将阅读中获得的行为指导和传统美德落实在行动中,实现经典文化在当前学生生活中的传承。
        3.4 转变教学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引导,结合教学需求给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或者文章,比如同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同题材的文章、同风格的素材等,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此后,让学生选择性进行阅读,并积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阐述个人观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极阅读当中,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而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上,可以从文言文、新闻文章、现代诗歌等类型的阅读素材出发,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故事性、逻辑性和可读性更强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打开视野,开阔思维,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丰富知识面。另外,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基础后,也可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不再局限于一课一课学习的常规模式,而是通过某一个贯穿整个单元或几篇课文的主题目标来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例如以“探究小人物之死”为目标来阅读《说书人》《品质》《老王》,或以“探究女子爱情悲剧的原因”为目标来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和《边城》,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个性化阅读。
4 结束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法、分层教学法等,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创办阅读社团,给学生推荐优秀书目,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成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郑艳.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2019(09):61-62.
[2] 向立志.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27):54.
[3] 马源.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辞赋,2019(03):94-95.
[4] 乔红亮.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19(20):71.
[5] 王国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9(02):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