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
陕西省靖边县教学研究室 718500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的调整,创设有效的“问题场”是一类新的教学方法,其指的是创设有效问题场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生变为主动的学习,进而让学生更好的带着疑问来进入到问题情境内,不断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当中解决问题,提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且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有效的应用问题场来创设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
进行新课讲授时,教师时常会发现学生对于关键问题的重复,及时捕捉这些问题,并通过提问等方式进行互动,使学生加强对数学语言的熟练掌握程度。同时借机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能够通过主动发掘,进一步发现这些潜藏于课堂中的瑕疵问题,用好这些问题资源,才能让数学课堂不断完善。
1挖掘问题,生成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不准确的,但是通过教师的深度发掘,可以将这些瑕疵问题深化为课堂的教学资源,发现其中潜在的创新思维,积极调动一切可以为课堂服务的资源。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11.34、2.6、5.986几个小数,学生可能直接发出疑问“这几个数要怎么念?”并不直接教授学生这些小数的读法,而让学生自行按照经验读出来,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教师在这时引入“小数点”这一概念,并告知学生这些数字的正确读法,为之后的小数部分学习开启学习之路。再如,分数的读法与写法,关于分数线的作用,教师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发现学生诸如“这道杠怎么读?”等瑕疵问题。通过挖掘这些课堂问题,发现学生在提问时的错误,教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表达能力。这就是启发学生的情况下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及时有效的判断与引导,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新生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当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不够简练和规范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利用这些问题,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例如,当学生的表达过于口语化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重复和强调,教给学生“我根据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我认为什么是对的理由是”等更加具有逻辑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感知数学思维表达的简练。
2设置生活化有效“问题场”,更好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实际当中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到一起,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更好的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并且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生活化“问题场”创设:兔妈妈手中有22颗糖,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人4颗,请问兔妈妈手中还剩下多少颗糖?”这个问题和人们日常生活存在比较大的关系。
由于人们日常生活内也会碰到一些问题,利用上面的生活化问题场的创设,学生利用独立的思考,应用“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5×4”,所得出的答案“2”,便是兔妈妈最后还剩下2颗糖。
3强化学生多种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即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直观教学中,直观模具、学生分组操作、数形转化等方式的应用,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在参与互动中,学生具备了与人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目前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最为缺失的就是直观表达能力。从直观表达过程来看,学生表达是对知识进行总结、升华的过程,其具有加强的逻辑思维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直观表达。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学生直观表达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生直观表达的次数明显较少,这与学生学习热情和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大关系。其二,在进行直观表达中,部分学生未能准确理解知识的深层次含义,致使其在表达中语句啰嗦,条理不够清晰。新时期,要进一步提升数学直观教学质量,就应注重学生直观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譬如,在《时、分、秒》学习中,教师可在多媒体上展示时针、分针、秒针的具体位置,然后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各个指针所在位置,最后在进行具体时间的衔接表达,确保学生表达的清晰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数学理解是学生数学表达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进行数学表达,则学生会在表达前进行知识的串接,而这个过程即为数学逻辑思维过程。从教学效果来看,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积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比较大的阻碍,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思路,提升教研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他们的学习计划。比如教师可以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布置一些思维拓展的作业,给成绩一般的学生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内容,给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容易吸引学习兴趣的内容。教师在评定作业时要注意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满足感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引入一些生活化的东西,比如在学习“折扣”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超市了解详细情况,之后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应用题,设计完成后不同组之间交换得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没有了距离,还能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学会了“折扣”这一知识后,学生可以将它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体会到了知识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总之,只要教师深钻细挖教材,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从而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艺.加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85.
[2]张作嵫.“互联网+”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