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文章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文章
        肥西县花岗初级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是当代的主旋律,一部人类文明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迎接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进入新课程标准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对初中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就结合具体范例来谈谈我个人的点滴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纵观中外古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们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无不是基于实践,始于观察。人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观察,观察是人们获得事实、材料和知识的一种主要方法和途径,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周围存在的事物、现象、过程和人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从“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目的、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察方法和手段、掌握观察要点”这五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于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及创新意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训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方法和积累了一些实验事实之后,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会自己制定观察计划,逐步提高观察质量,注意观察那些不明显但又很重要的现象,能够发现并解释一些反常现象,向观察的更高层次发展。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新的思想几乎毫无例外地是在重新组合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他们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教会他们从书籍中收集信息,从广播电视中收集信息,从报刊、杂志上收集信息,从身边和图书室中收集信息。获得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从已知信息中找出新的可靠的和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任何科学发现、发明及文艺创作,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创新意识的翅膀。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他们不受已知的限制,充分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发现那些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事物;借助于想象力,可以使他们像魔术师般地变化出无以计数的美好东西。想象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在各种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就要教育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周围世界的各种形象,敢于打破已有的形象结构和体系,积极主动地去运用形象来思考、来联想,那么他们想象的翅膀就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坚硬。
        四、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突破思维障碍是创造性思维中的基本要素。创造发明史告诉我们:要创造,首先就要打破、克服、跨越我们头脑中的各种思维障碍。我国古代“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早已被传为佳话,成为千古美谈,司马光聪明就聪明在没有受常规方法的束缚,而是想到了一条新的思路上:破缸放水,以达到救人的目的。所以走出困境就需要摆脱思维中陈旧观念、模式、思路和方法的困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需这样。所以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有意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养成一种“每事问”的好习惯,要他们注意周围的事物,力求打破思维定势,旧事看新。
        很多的创造发明往往伴随着思维方法的创新,所以只有学生思维方法得以创新,才能导致“金点子”创造发明成果的出现和问题的解决。而要培养学生克服并跨越思维的障碍,就要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经常对学生进行设计性问题训练、课题性训练、突破思维障碍的技法训练等。
        只有突破思维的障碍,我们才能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扩散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保持思维的广阔性,使思维的触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朝多种多样的方向上去探索,方可探索出事物存在、运动、发展、联系的各种可能性,比较各种可能性,才能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优化思考的目的,实现有水平的创新。
        综合思维能力是人们在进行成功的创造发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又一项重要思维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揭示和认识事物的性质和根本规律。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将各种各样的有效思维方式方法有机结合,协调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除了要教会他们一套行之有效而又被普遍使用的基本思维方式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他们综合思维的全面性、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条理性和预见性等品质来提高综合思维的能力。他们只有借助于这些各有特色的但又有局限性的多种思维方式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才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发散思维能力的高低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别具匠心地设置各类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其用尽可能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尝试,在我所带班级学生的小创造、小发明中,曾有七人次获县级“金点子”奖,九人次获县级“好点子”奖。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而系统的领域,数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素材,因此,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再探索、再研究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卞继轩.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1(7):246.
[2]董开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软件:电子版,2019, (006):188.
[3]张晓蕾.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赤子,2019,(016):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