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军宏
[导读] 当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载体。
        陈军宏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古城镇中心小学  726107
        摘要:当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载体。本文总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科学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发挥多媒体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以多媒体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本文既是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反思的成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应用
        
        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之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自觉接受时代赋予的任务,主动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将电脑、投影、幻灯等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达到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析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大体认识,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能够多多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则能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的关注度,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进入到儿童思维的世界。总之,“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会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战员”,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从真正意义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设计“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的开始,我先给学生们放了一段《西游记》的视频,问学生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异口同声地说:“圆柱体”。接着,在多媒体上展示“旋转门”并提问:门旋转后是什么图形?谁能来说一下圆柱体的特征?请学生摸自制的圆柱体的面,你知道你所摸到的面究竟有多大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知识?顺势导入新课——圆柱体的表面积。然后多媒体出示圆柱形的油漆桶、无盖水桶、烟筒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的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指出:圆柱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意义。在学生知道了圆柱的侧面积是指哪部分后,我问:“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用多媒体课件慢慢展示出图形,既生动直观地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
        二、科学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

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在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往往难以理解,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方式,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可以使之更为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便于掌握。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在教授“认识角”一课时,其中的教学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如果只是口头讲述、黑板演示,学生就很难接受。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则可以化难为易。在组织教学时,我先利用计算机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让学生目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这样不仅充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于两个角大小差不多,所以出现了各种答案,究竟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当学生在理解上遇到困难时,我再利用动画平移其中的一个角,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让学生再一次通过目测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演示,不仅使学生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让学生充分掌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再让学生合作学习,自己动手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巩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三、发挥多媒体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知道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为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可利用课件良好的过程演示性能将所涉及到的过程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表述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例如:我在教授“圆的知识”这节课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利用挂图,从实物到图形的认识,学生对“圆”的形成仍是一无所知。但是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屏幕上会首先闪动一个“点”即圆心,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走出一道圆形轨迹,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到“圆”就是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于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圆心决定着圆的位置,半径决定着圆的大小”的道理,这是其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画圆的步骤和过程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让学生在下面看,部分学生容易走神,不注意看;而且教师示范时不可避免的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如果这一环节利用课件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先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用圆规在尺子上确定所要求的距离;再确定画圆的地方(定圆心),用圆规的针脚固定在纸上;最后,把圆规稍倾斜一些,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由于利用电脑来画,学生感觉新颖,注意力明显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这时再让学生独立练习,效果定会更好。
        四、以多媒体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年龄,他们非常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各种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有趣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充分激励学生去猜想、想象和联想,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拼摆活动,然后由代表到视频展示仪上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竟然有36种拼法。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化的数学教学变得具象化、形象化。如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运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