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张娜
乐清市柳市镇第三小学 256000
摘要:在以往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往往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法一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无法跳动课程气氛,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推行新课改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趣味性题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教学模式变得趣味化,首先在编写教材内容上要有吸引力,然后教师在授课时要引入一些趣味性的课题。本文讲述的是教师在授课时选择趣味性课题的探析。
关键词:趣味数学;传统教学;趣味性
一、趣味性——小学数学趣味化方向的要点
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实际的认知度,将一些简单的、有趣的生活中发生的数学题,拿到课堂上来讲述,让学生在接触时不会产生反感,反而会愿意学习和了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例如: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李老板商店里买烟,烟的成本价是十五元,而商店里烟卖二十元。结果在付钱时,年轻人掏出一百元钱,李老板发现店里没有那么多的零钱,于是就向隔壁的店家兑换了一百元的零钱,并抽取其中的八十元给年轻人,但是,等年轻人走之后,隔壁的老板发现那一百元是假币,遂向李老板讨回那一百元的真钞。问:李老板在这个过程中赔了多少钱?题目的有趣点就是,绕了一大圈 ,其实就是很简单,就是老板从自己手里拿出来多少钱,学生就找到老板掏钱的点,进价加上那一百元的假钞,就是老板损失的钱 。学生立马就来了兴趣,原来题目这么长,其实题意很简单呀,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内容,把枯燥的内容和繁琐的计算,进行简单化,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
二、合理性——小学数学趣味化的基础
合理性,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数学的内容要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另外要符合数学的常理。要从实际的情况进行引导,不要随意捏造,胡编乱造,这样只会起到不良的作用。例如:在漆黑的房间里,桌子上5双黑色的手套和5双蓝色的手套。这10 双手套除了颜色,其他的地方都相同。如果小明想在这其中抽取一双相同颜色的手套,那么小明需要抽取几只,才能确定一双的颜色相同呢?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认为假如第一取出的是黑色手套,要使其配成一双黑色手套,第二次可能是蓝色手套,第三次也可能是蓝色,一直下去都可能是蓝色的,所以结果就是把蓝色的手套抽取完毕,才是黑色,才能配成一双。学生错误地认为小明需要抽取 12 只。但是,学生的推理忽略了题目中并没有限定第一次取出的是什么颜色,假如第一次抽取的是黑色的,第二次抽取的是蓝色,那么第三次抽取的结果只可能是其中的一种颜色,那么也就能确定结果了。这样一分析, 学生发现的确如此,因此正确的答案是3只手套即可。这样的教无定法,重在方法,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是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不仅会让教学内容变得有趣,还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三、思想性——小学数学趣味化的保证
在思想上,数学不能是低俗趣味的,它必须是在思想道德上能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例如:幼儿园的老师分水果给小朋友,有六位同学,但是只有五个苹果,一个梨。但是小朋友不想吃梨,于是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苹果平均分给了小朋友。问:老师是怎么做到平均分的?分析:首先是五个苹果,将其中的 3 个苹果拿出来,切成六块,一人一块 ,剩余的 2 个苹果要想分成均等的 6 份,就需要把每一个苹果切成 3 块 ,于是就做到的每个小朋友拿到的苹果是一样的。这样的题目趣味性、合理性等方面都达到要求,但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却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借助古代数学的典型趣味数学题,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著名的《孙子算经》,引导学习学习古人的算术方法,《田忌赛马》中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策略方法,等等方面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数学内容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古代的数学名人轶事,充分了解数学的伟大之处,从小就培养其数学兴趣, 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小学生的数学思想品质还能有得到充分的启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的引导,积极为学生提供一切帮助,把它们打造成高素质,高品质的青少年人才。
四 、创造性——小学数学趣味化的目标
创造性,就是要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开拓学习数学的新方法和技巧,把理论的知识灵活运用,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 让数学题变得简单起来。例如:火柴拼图为题,使等式成立的问题。如 3+19=1如何移动一根,使等式成立。可以将数字 9 的左上边那根火柴拿下来,放到数字 1 和 9 之间,作为减号,等式便可成立。数学中的创造性题型,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关键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当然在解决创造性题型时,要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许多数学难题都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超常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发现具体的方法和技巧[4]。
五、形象性——小学数学趣味化的升华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为达到教学任务,教师就是生硬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对数学渐渐的失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课堂上知机械的听课,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整个课堂的氛围也会比较枯燥,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老师的讲课质量会也下降,彼此之间都会丧失信心。讲故事的方法可以使小学的数学课堂更形象,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还是没有免疫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来调动学生的热情,可以使课堂的气氛保持在一个比较容易调动的状态,比如一些动画片的情节,或者是一些传播比较广的小故事,也可以将讲故事的任务作为一个小作业让学生来完成,每天跟同学分享一则小故事等。在数学课堂上还可以讲一些数学家的有趣事迹,可以在将故事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去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5]。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在生活中观察周围出现的用到数学的事情,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讲学习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在家长买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起计算花费等小的行为,告知学生数学的实用性,引起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动力。
当然,数学的趣味化特征不仅仅是以上的几种,数学的趣味化还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等很多的特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求教师在选择趣味数学题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接受,让课堂的气氛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 带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更好的吸收学习的知识,可以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渐提高,教学效果也能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吴柳.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10):P.56-56.
[2]刘海霞.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10):P.97-97.
[3]潘小华. 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探析[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02):P.58-58.
[4]刘红娟. 基于交互式一体机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0, 000(001):P.92-92.
[5]贺梅. 试析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与生活化的融合性[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8): 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