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凯庆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中学
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思维严谨性的科学,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基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培养重要性的同时,总结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强化学生能力,提升综合人格素质。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素质及习惯的重要时期,锻炼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随着我国新课标课程改革思想的不断渗透,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改革工作也在逐步深入,教师和家长逐渐认识到了强化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则对于学生整体人格素养的培养将会是一个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是学生未来面向社会的客观要求。数学逻辑思维的学习和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还能培养学生对既定规则的遵守度和执行力,而思维灵活度以及事物规则的遵守度都是现代社会活动中重要的处事原则。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数学逻辑性以及规律性的开始,因此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中强化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地展开职业生涯,更容易适应社会对当代人才的要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分析
1.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要转变传统意义上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是否高。只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换句话说就是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兴趣是由两方面组成的,其中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学科知识和学习内容展开的形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因素,其余的是间接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利用教材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挖掘教材潜在的兴趣内容。比如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出较为常见的立体几何物体,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其相关几何特点来展开教学。
2.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比如在进行有理数乘方有关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设置以下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拿普通的作业纸进行对折,对折次数为四次,在每次对折后都要计算作业纸折叠后的厚度变化,教师这时候要提出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其厚度的变化。普通作业纸的厚度大约在0.1mm左右,对折一次就变成了0.2mm,对折四次就变成了0.1×2×2×2×2=1.6mm。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连续进行对折15次后,高度会超过姚明么?连续对折30次后会超过珠穆朗玛峰么?对折15次后大概厚度能够达到3米多,而对折30次后厚度超过了一万米!通过与现实中学生常见的事物进行对比,在学生惊叹之余加深了学生对于乘方运算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强化逻辑推理的示范性教育。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逐步接触较多的定理,教师在讲授这些定理时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定理的使用范围,还要让学生了解到定理推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通常情况下证明一个定理正确与否时,要先从已知条件推导出正确的命题,逐步深入地进行推理,最后得出需要证明的定理,这种推理的方式我们通常叫做综合分析法。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内容时经常会遇到证明两条线段是否相等,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综合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然后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者图形本身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出对应边相等。
4.利用课堂练习来稳固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侧重于脱离教师后的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逻辑培养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在学习方程方面的内容时,-=2,这道题目看似很难,出现了许多小数,这时候教师就应该锻炼学生先观察方程特点的能力,方程的分子和分母都可以先同时扩大一定的倍数来进行化简,这样就能把看似复杂的方程式化为整式,从而实现轻松解答。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对数学课堂教育新方案的不断探索能够在初中数学教育已有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深入及实践探究等各方面的发展加以促进,通过对数学课堂教育方案的不断改进与探索,结合自身教育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为原则,设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创新方法,使初中数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满足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