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审美教育和学生的审美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 杨天成 周琼
[导读]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名言。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杨天成   周琼
        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镇永利小学 云南文山 663609
        摘要:“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名言。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可见,数学教育有着较高的美学价值。但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畏惧的心理,数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爱美天性表现十分突出的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顺势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向学生揭示数学美,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美教育;审美培养
引言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学必须放在“数学文化”的广阔背景中,才能有效凸显出灵动美妙和生机盎然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只有将数学文化有效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者,数学审美教育的组织者,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数学审美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增强自身的数学审美素养,一是要主动转变数学美“无用论”的观念,正视审美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并通过数学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二是要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使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认识并学习数学,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奇异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继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审美情趣。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懈追求数学美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我审美修养,并恰到好处地将审美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审美教育的实施,并最终实现小学生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发掘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于课堂,凸显数学文化的丰厚意蕴
        现行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都力求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属性,在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中,通过“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了许多数学的趣事、轶闻,如重大数学发明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等。这些内涵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会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美妙的数学世界。此外,除了这些外显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师更应独具慧眼,深刻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凸显数学文化的丰厚意蕴和人文价值。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时,教师就充分挖掘了浸润在“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发现的精神及“比”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比”产生的现实意义,即探究现实情境中照片的像与不像的问题,沟通了数学与生活。同时,教师设计了选择1∶80和1∶100的蜂蜜水及找生活中用3∶4表示的情境,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体现了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此外,教师还融入德国数学天才莱布尼茨为揭示比号与除号的亲缘关系而对比号所作的界定;“比”在大侦探福尔摩斯探案过程中发挥的相当重要的作用,依据罪犯留在现场的脚印,根据人脚与身高的比为1∶7,从而锁定罪犯身高,顺利破案;隐含于世间万物及堪称人类建筑奇迹,如埃菲尔铁塔、金字塔等宏伟建筑中的奇特、美妙的黄金分割比。这些例子足以让学生对数学的奇妙叹为观止,在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的同时,领略到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受年龄和思维的约束,小学生对审美的感受是比较简单和直观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生活素材,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之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数学美、追求数学美的兴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秩序和对称是美的重要因素,而这两点都能在数学中找到。”例如,几何图形中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所呈现的就是数学的外在形式美。学生可以在长方体、球体、圆柱等几何图形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通过认识正三角形的平稳特性感知数学知识带来的安定之美,或从平移与旋转图形得到的图案中发现几何图形的奇妙之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数学的美学元素,并抽取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学科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之中发现、理解数学之美。
结束语
        小学数学审美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让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美的魅力,而这也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所以,开展数学审美教育,有助于凸显数学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美、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创造数学美,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时秀清.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N].发展导报,2018-10-23(019).
[2]张丽丽.小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现状调查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8.
[3]雷晶.小学数学审美化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湖北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