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瑜刚
拜城县第四高级中学,新疆 拜城 842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科目都在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础,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以灵活多变、机动性强的教学理念来进行实验设计,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设计的现状以及实验设计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创新;实践对策
新课改要求树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活跃学生思维,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高中物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对物理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验设计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面对枯燥无聊的物理课堂缺乏兴趣,因此,教师提高对创新实验设计的重视程度、加强创新实验设计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设计的现状
(一)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活动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还是主要以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遇到实验课,还是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厌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如果再继续保持这样的状况,那将会制约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自主思考的意识,也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对实验设计作用的重视度低
对于高中物理中的理论知识来讲,大多都是通过前人重复多次的实验基础和实践操作之后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才得来的,这充分说明了实验设计以及实践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如果采取教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那其实违背了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对实验设计作用的重视度低,这样会使教师重理论、轻实验,进而忽视了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一定的积极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
(三)设计性实验和实践严重缺乏
在进行实验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试验环节的设计,要鼓励学生对一些元素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自主思索和设计,并完成实验结论的验证,这样能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实验设计与实践中,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现实是很多教师并不会对实验过程进行创新和设计,只是以固定的教学流程进行模仿式的教学,学生也无法真正地投入到实验探究中。
二、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设计与实践的对策
通常意义上来讲,实施创新实验设计与实践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师生合作,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实验或者所需实验器材较少的实验,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探究,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可以在实验室,当然也可以在教室,但是都需要注意一点,实验环境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通风性。还有一种是学生单独进行实验,这种方式适用于学校举办的课题研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和验证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由于实验设计与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实验设计与实践的创新力度,这就需要具体的实施对策。
(一)激发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积极主动性
要激发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积极主动性,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物理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特点、对待物理学习的态度、自学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充分了解学生的物理基础状况,以此来调整教学理念,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此,物理教师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交流中把握学生心理,增强双方之间的了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之间的相关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积极主动性。
(二)加大对实验设计的重视程度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大多以老师的理论灌输和题海战术为主,缺乏对试验设计和实践操作的重视,致使一些学生觉得物理枯燥没趣,最终产生厌烦心理,而物理学科的本质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创新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比如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演示、图像分析等方法引起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出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使其充满热情和兴趣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
(三)加强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实验设计和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有目的性的引导,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和相关元素进行思考、探索和挖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对实验原理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规范使用实验过程中的常用仪器,从而培养学生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在对课本知识有了深刻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都能加强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实验设计和实践的有效进行提供一定的必要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于广大物理教师来说不仅是一场挑战也是一场机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是确保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实验设计和实践的创新过程其实就是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加强对创新实验设计的重视程度,以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创新实验设计的实施进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产生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超.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方法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21)
[2] 陈小平. 创新实验设计,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J]. 课程教学研究, 2016(10)
[3] 张翔.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 亚太教育, 2016(14)
[4]兰振敏.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 高考,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