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瑜
(东莞理工学校 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各大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的关注。积极心理学作为应用于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学术理论,在当前中职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中,能起到正向作用。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积极心理学概念,其次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存有的心理危机,最后针对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用,列举了几项具体策略,从而为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引言:中职学生因其年龄特性,在适应环境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较易产生负面情绪。此类情绪不仅有可能引发心理危机,亦会对个人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教师若不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学生将难以实现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式心理调研学识,在心态调整和潜能激发方面有着相对突出的表现,中职教师可积极应用其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为学生的个人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本文对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是一项相对主观的感受,代表人们在面对内心冲突时展现的环境适应性及潜能激发性的思想行为。而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关注普通人幸福发展及快乐构成的科学学识。其主要探究的内容即为从人类主观体验角度,分析人类优秀品质对个人潜能、行事动力及事务完成能力的有效推进。此种心理学推行以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个人及他人的潜能,提倡以较为主动,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从中发现符合自身情志的思想要素[1]。
二、当前中职学生存有的心理危机
中职学生在求学期间产生的心理危机不仅局限于学业,还涉及到人际交往和青春期的困惑。在学习方面,不少学生因缺乏一定的压力,会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课堂提问中,学生很少予以举手回答,更多时间在思考他事,无心于课堂。究其原因,是学生从传统教育模式切换到中职教育模式,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和过渡。当前多数学生均为独生子女,在以往的生活中习惯了父母的照顾与安抚,在现实与心中所想产生落差时,往往难以处理此类情绪,进而产生心理适应问题。在人际方面,主要涉及师生及生生之间。在中职教育环境中,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其为人处世及行为准则由过往经验及生活环境所决定。如期间存在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会与他人产生一定的摩擦和冲突。此类事件带来的人际关系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且如不从性格上进行改善,同样事件依旧会重复发生。在青春期困扰方面,因中职学生年龄特性,及过往家长未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其或在恋爱观及消费观上存在问题思想。此类困惑内容较为敏感,但任由学生自行发展,往往会引发更多的连锁问题[2]。
三、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各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心理学的适当融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如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类墨迹测验原理的图形猜物游戏。教师可优先拿出事先绘画好的图形,图中为粉色的花朵状图形,教师可询问学生在其中看到了什么,而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逐个分析。
部分学生或说出具体花朵的名字,教师可根据其花语进行拓展知识及心理引导的传输。如答案“牡丹”,教师可告知学生你有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和追逐实现其的热情。其中或有区别于花卉的答案,教师亦应对其给予合理的讲解。如答案“蝴蝶”,教师可告知学生你向往自由,是梦想的追逐者。此类活动除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心态外,还能加强学生对自我思想的探寻,进而结合教师所言明确目标,进行具有方向性的自我提升,逐渐攻破个人学习及生活中发展的困境。另外,教师可展开师生交换周记的活动,通过让学生从主观角度对生活经历及个人感受进行每周的记录,使学生静下心来,对自身的内心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在与教师交换的过程中,从叙述的自主意识提高阶段,逐渐转变为倾诉的心理展示阶段。教师应在交换周记的内容中对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加以引导,逐步渗透积极心理,改变学生看待事物的看法,进而实现正向心理的养成。
(二)加强教学氛围的有效营造
教学氛围对学生课堂期间的思想塑成拥有较大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应在教学氛围营造方面加强策略实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首先,教师应在氛围营造中保证专业学习特色。如在会计行业的教学中,可进行临堂记账凭证填写竞赛。学生可自行分成多个小组,教师则可在进行过程中可应用计时和定量两种竞赛模式。计时模式即为规定时间内比较各组的填写数量,定量模式即为规定数量看哪组用时最短。学生在活动期间能实现较好的团队合作,并在合作中发现并应用自身长处,实现信心提升与自我价值的突显。后期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表现进行鼓励。优胜组应赞扬其高效高质,落后组亦应赞扬其细致严谨。在课后,教师应总结并延展课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要点,如合作或竞争学生中存在过往冲突者,可借此契机进行交流与和解。教师应引导二人说出彼此优缺点,并在其中加以调和,进而使二者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在沟通过后,引申竞赛中二者舍弃过往间隙,秉承积极态度专心合作,进而高效完成比赛内容所带来的胜利喜悦。学生通过对比积极心理与过往心理带来的体验差异,能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秉承此心理的优势。这种活动不仅解决了当前的人际问题,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反思及积极交流的生活习惯[3]。
(三)加强积极心理学的正面引导
积极心理学有较强的引导效果,教师可在个体心理辅导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学生心理危机状况中,或存有敏感心理问题长期积压,逐渐形成的自杀念头,乃至实施自残行为等情况。针对此种状况,教师可以参看相关心理辅导文献资料,对此类心理危机的前期表现进行了解,并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期间,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讲述自身心理困境,进而分析困境中正面发展方向,并延伸其相关的积极因素,使学生逐渐从消极心态中走出,有效释放压力,转变自身的认知,进而摆正姿态,投身专业学习当中。
结论:总的来说,加强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能缓解学生的认知偏差和不良情绪,调整学生心态,更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使其开拓眼界,突破自我,并有效地战胜当前面对的困境。教师应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教学氛围的有效营造及积极心理学的正面引导,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正确引航,进而协助其实现综合能力及专业知识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丁琼. 以积极应对消极 以积极消除危机——积极心理在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6).
[2]武颖.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15):P.61-61.
[3]阿米娜木·依明.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环球慈善, 2019, 000(012):P.1-1.
作者简介:李艳瑜,女,汉族,籍贯:广东增城 生于:1980-07,职称:高级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