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山
重庆市垫江第三中学校 408309
摘要:教学改革思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证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培养。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教师要对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主动将核心素养思想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核心素养思想在课堂内的贯彻和落实,让学生完成高效的知识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内全面理解历史知识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保证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增强。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核心素养思想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构建;方式;分析
前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融入核心素养思想,从不同维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空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完成历史知识学习,会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全面成长,让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积极态度,端正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意识,通过历史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让学生探索历史学习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塑造优秀品质,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综合进步。
一、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缩短学生与久远历史知识时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会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会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历史学习素养,实现核心素养思想在课堂内的落实目标[1]。
例如:在有关“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的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多媒体方式为学生讲述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社会现状、以及百家争鸣时期所形成的不同思想文化,不同思想文化的不同特点,通过多媒体的延伸展示,拓宽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眼界,让教师讲解的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意识相贴近,保障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也会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内感受自身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让学生呈现活跃状态,构建高中历史课堂上的“百家争鸣”。
二、设置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
在历史课堂教学内教师为落实核心素养思想,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全面理解教师塑造的学习状态,强化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让学生理解历史、感悟历史、认知历史,促进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成长[2]。
例如:在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将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状态以情景剧的方式演绎出来。教师让学生演绎社会中最典型的现象,比较工业革命发生前后社会的变化,让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感悟历史知识,端正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会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也会保证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在课堂内增强综合成效,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素养的提升。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实践活动的开展会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落实核心素养思想,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略历史学习的有效方式,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提升学习质量,增强学习信心,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思想落实提供有效的前提条件,保证学生的综合全面进步[3]。
例如:在有关“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内探索美国的发展历史,通过教师的指引、以及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对相应资料的搜集,让学生更加了解美国的社会发展状态、以及美国政府的执政特点,结合社会中的主要实证资料,让学生了解美国目前社会状态形成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方式指引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知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方式,会增强学生的史料施政能力,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素养的形成。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优化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环节,通过不同维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取得丰硕成果。但是,教师仍要探索历史课堂与核心素养思想融合的其他点,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平台,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取得综合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历史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张蓉.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养成的实践与思考——以《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一课为例[J].华夏教师,2020(21):92-93.
[2]杨娟.基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人民教育版《新航路的开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213-216.
[3]张学强.“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