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吉兄
西宁市第十四中学,青海 西宁 810015
摘要:历史学科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知国内外历史知识,也加深学生对物质的认知,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人文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历史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事件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中华民族精神。本文阐述了人文精神培养的概念以及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应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和逻辑性,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中历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人文精神的内涵中不仅体现了众多历史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自信进行了彰显,因此,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学生思想层面提升的需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一、人文精神培养概述
人文精神不仅是作为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也对物质文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一个国家人文教育所处的地位和水平能决定该国人民人文修养的水准。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时,要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体现,全面发展学生的理想人格。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第一,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智力和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文精神的输入,滋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完整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实现健全的人格,推动素质教育的高效实施。第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的历史文化,能提升精神层面的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人类生存以及社会发展意义的概念适当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样才能健全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专业性人才。第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虽说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要不断地创新,以自身的行为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历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课本知识,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长此以往,就会加深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此同时,历史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到学生中去,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倾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有趣的历史故事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为人文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筛选历史名人事迹,让人文精神更加具体化
通过分析目前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情况,大部分老师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识记,而没有挖掘和培养人文精神,这种教学现状使得高中历史教材无法发挥它的存在价值。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看出这个学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思维优势,引导学生全面的分析历史人物,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远大志向、革命奋斗历史等等,使学生在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层面上升一个高度,从而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学习积极性。
(三)组织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践行人文精神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历史知识、培养人文精神能够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研究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为出发点,对家乡的历史进行深入探访,在业余时间内各小组对家乡当地的博物馆、艺术馆等以走访的形式进行了解,同时在允许拍照的地方利用照相机、摄影机等电子设备拍摄一些视频和短片,然后对这些内容所反映出来的人物精神和崇高品质进行深入的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最后结合相应的文字描述后期整理成历史综合实践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加深对自己家乡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人文精神。
三、实践应用
在学习“辛亥革命”章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队孙中山先生的生平进行详细讲解,为学生建立孙中山先生系统的奋斗轨迹:兴中会的创办———中国同盟会的创立———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国共合作”,也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对孙中山先生进行了高度赞扬性的评价,毛主席对其的评价是“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通过向学生展现这些评价,使学生加深印象。除此之外,要将孙中山先生与人文精神相关的事件细节重点突现出来,比如在海外学习仍心系祖国,树立了天下为公的革命理念,还强调“三民主义”,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中国伟人的家国情怀和心系天下的伟大胸襟。通过对这种经典人物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让学生能够以报效祖国为己任,以对梦想的实现为学习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当中潜在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度挖掘,人文精神作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精神文明的提升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实现积极、健康、有效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海英.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03).
[2]石岩.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20(11).
[3]沈丹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界,2020(02).
[4]李素云.浅论高中历史中人文精神的投射[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