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山
宣汉县柏树华英中学
摘要:本文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初中万史教材之中的思想性,与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初中学生们的爱国思想,初中历史教师应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方针;利用历史教学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增强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片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片等,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并未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任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是传授历史知识,二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传授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如何有效的将爱国主义思想贯彻到初中的历史的课堂实际教学中来,成为了所有活跃在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的任务。
一、深入挖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性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学科教育内容,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材的作用,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注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加深祖国的悠久历史,秀丽的风景,灿烂的文化的了解,以及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
使其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文明、以及各民族的团结统一而斗争,是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极大关切。例如,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勇敢地带领人民在虎门进行销烟,对外国侵略者的不法行为进行抵制。在这一过程,林则徐并没有考虑个人得失,而是为了国家以及民族大义而置自己的生死而不顾。因此,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爱国行为,可以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中国的伟大,正是因为这些为国家利益置生死而不顾的爱国主义者才造就的。
二、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文化中的本质
在初中历史的教训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思想进行解读,将历史内容与如今的爱国主义进行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让学生们明白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本质。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重建的巨型国家,这与中国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屈原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但屈原所热爱的国家却是他的故乡楚国,他所担心的,实际上,是楚国贵族向秦国贵族的倾覆。像荆轲这样为国捐躯的战士,也是对中国境内的地方政权服务和反对。事实上,直到秦汉时期,中国才依靠儒家文化和一种新的政治设计,逐渐建立起一种国家政治正统,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情感上和价值上,都认同一个“应该有所作为”的国家从那时起,各国在规模、形式和价值上都有了标准。而在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乱世”之中,每个人都会努力达到这个标准。在世界其他地方,帝国的瓦解和崩溃是家常便饭。而在中国,统一和重生才是更确切的说法。
对于中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特别强烈的国家意识,可能众说纷纭,例如,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相对单一的农业国家,因此也必须建设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防御工事,而这些工程只有一个国家才能实现,所以中国有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和长城。第二个例子,中国儒家思想的产生正好是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相较于同时期的柏拉图的城邦学或者是希伯来神学来讲,也更富有内涵和意义,儒家思想也将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国家意识推上了顶峰。所以,中国独特的民族意识不仅使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使中国展现出古代罕见的、庞大的帝国领导地位。在历史上。这种强大的国家凝聚能力仍然是中国人民的特殊政治遗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全方位的解读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文化,并结合现代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解读,促使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历史文化比较,加深学生的爱国思想
要想在初中历史的课堂实际教学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历史教师就必须要不断挖掘初中历史教材的思想性,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指定科学合理的爱国主义教学方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如科学技术、文明程度、历史人物、国家制度、中外改革与失败等,收集和比较相关的教学材料,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信任感。
例如,在历史上,朝鲜、日本等国的留学生受到唐朝隋朝的文明发展影响,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学习哲学、历史、生产技术等,使他们的文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使爱国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四、鼓励学生们了解爱国历史人物,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我国现行教科书篇幅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全面的对爱国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介绍。而在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之外的历史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和历史线索中,则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爱国历史人物也有更全面更系统的解读。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在课后多读历史书籍,如《岳飞传》《文天祥》《戚继光》等相关书籍,进一步以加深学生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现实是流动和变化的历史。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在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运用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建设使命感,使学生不论是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都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为国家的未来建设时刻做好准备,为民族的不断发展进行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力. 漫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长沙会场)论文集(一)[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2]苟丽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试题与研究,2020(15):103.
[3]牟晓敏.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华少年,2020(11):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