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宜鹏
山东省滨州市富源中心学校 山东省滨州市 256800
摘要:历史学科是我国现阶段初中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以我国和世界的各大历史事件为主。学习历史学科,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与世界在发展过程过程中的异同之处,进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健康的成长。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重点渗透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方面的内容。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渗透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引导学生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关怀意识和人文情怀,帮助其更好的理解现实问题。而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进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获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念,做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可以强化学生的人生阅历和实践能力,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残余价值。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一)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进行
所谓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家庭、对祖国的浓烈情感。其中,爱国情怀是核心。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各大历史事件的分析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情境。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古代先贤的爱国情怀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真正的爱国情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在初中阶段开设历史学科,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世界的发展历史,可以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在做到博古通今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另外,《中国通史:读史明智鉴往知来》中的“读史明智,鉴往知来”,说的就是通过对以往历史发展的阅读与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通过对以往的过错的鉴别,可以让我们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历史事件当中蕴含的情怀,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正确的历史观念[1]。
(三)强化初中德育教育效果
之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包含文化素养,还包含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任务之一,也是初中德育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还有利于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初中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2]。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突出。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低。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想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师就必须要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丰富整个历史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首先,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事件,都只是一段故事,对于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的喜悦、感伤、愤怒等感情,很难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境,提出探究性问题,才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参与到历史事件的探索当中,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内涵产生理性思考。而生动、有趣的素材,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建立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家国情怀[3]。
其次,在实际的历史课堂中,教师还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的应用,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体验与感悟,进而探索出历史的本质与发展规律。
(二)加强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可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有效攻克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建构,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问题的深入探索。另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可以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进行弥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此,初中历史教学更应当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当下社会热点新闻素材的引用,来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资源的应用,一定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择新媒体资源,应用新媒体资源,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4]。
(三)组织开展各种历史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越来越多的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创造理想的历史知识学习环境,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正式讲课前的几分钟组织开展“学生讲故事”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渠道涉猎更多的历史故事,针对典型的历史故事,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再例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历史剧编写与表演”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历史人物的扮演来体会特定历史背景下英雄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由此可见,各种形式的历史活动的组织开展,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5]。
但是,要想保证历史活动组织开展的有效性,就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思维能力,选择活动主题与活动内容,正确把握活动切入点、提前预想好活动的实施效果。其次,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再次,正式开始活动之前,还要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最后,在结束活动之后,还需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为学生指明下一步改进的地方。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进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强化初中德育教育效果。但是,要想成功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就要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方式,加强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组织开展各种历史活动。
参考文献:
[1]史军宁.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J].科学咨询,2020,(33):281.
[2]魏武勇.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9):71.
[3]海虹.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2):12-13.
[4]石莹."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与渗透[J].魅力中国,2020,(15):238.
[5]蔡彩萍.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20,(3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