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管理成效的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郑大伟
[导读] 新时期,为了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被广泛应用,利用双方的资源共享,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郑大伟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100
        摘要:新时期,为了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被广泛应用,利用双方的资源共享,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本文通过简析目前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路径探索,以期实现学生自身、学校和企业的三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学生管理;路径探索
引言
        校企合作模式是共享校企双方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设备,以定向培养满足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为核心,积极推动校企双方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质量,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管理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简析目前校企合作模式
        1.1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班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岗位的发展需要,采用一定形式委托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要,采纳学生的个人意见,然后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通常是学生先在学校系统地学习基础课程,然后根据企业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最后根据最初的协议要求,输送相应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操训练或者实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共建项目实训基地
        根据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双方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协议,来共同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培养计划,建立符合双方性质的课程体系。通过双方出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发展。
2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
        2.1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校企双方开展合作育人模式,可以使学生直接学习跟企业岗位相匹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生的日后毕业就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满足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之间的利益诉求,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2.2教育资源互补,改善实训基地建设环境
        学校的经费有限,建立的实验室规模较小,操作设施设备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企业有大量的车间和设备,但是人员储备不足,也影响企业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利用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相关的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操作人员,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真正的操作车间进行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责任意识,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当前校企协同模式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校承担着学生的教育工作,部分企业认为学生经由学校教育之后可以直接上岗,忽视对学生相应技术的指导和培训。校企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企业追求高利润回报,忽视学生的自身情况,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实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实习期间教师实地考察的情况很少,不能及时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如学生的身份转换、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工作环境是否艰苦等,教师不能明确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阻碍校企之间的合作。
        3.2教学定位不准确,方法不科学
        学校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发展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简单的PPT课程,来照本宣科地简单讲解课本知识和考试内容,“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一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思维固化,缺少自信心和创新性,很难适应新时期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

部分学校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学生实习的岗位与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相匹配,专业不对口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态度,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影响学生发展以及企业的正常工作开展。
        3.3缺乏专业的教师,产教融合不到位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具有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综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各高校虽然鼓励教师重视开展实践教学,但由于其经费能力有限,部分教学设施设备无法及时更新,开展的实践培训课程较少,导致高校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为赢得利益,教师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知识结构落后,产教融合理念无法得到落实,出现职责权利不一致、绩效考核内容僵硬、实践教学死板、处理问题标准不统一、主体多元化的情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4运用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管理成效的优化策略
        4.1重视资源共享,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校企双方对合作教学模式的认识程度,重视开展校企合作。要加大双方的合作力度,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更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校要及时掌握企业的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为双方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努力做到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输送,在完成学校立德树人的任务基础上,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还能确保企业的用人需求得到满足。
        4.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大学要定期组织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探讨,根据实际教学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安排优秀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培训和学习,或者聘请企业的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帮助教师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产教融合。学校要安排专门的实习教师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制定好学生安全预案,强化对学生的管理,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成。
        4.3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进行校企合作时,教师要提前考察好相关的合作单位,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努力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限,为校企合作模式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全程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确保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到岗进行考察,及时发现并且解决学生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确保学生可以快速完成角色转换,严格遵守学校规定,学习企业文化知识,规范实习行为,从而不断满足岗位的工作需要,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双赢。
        4.4科学设置考核评价体系
        设置健全的学生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和学校要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流程等,确保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校企合作课程可以高效开展,能为快速发展的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当实习结束时,学生要按照学校规定写好实习报告,然后教师根据报告的内容和考察、评价得到的实际结果对学生实习进行评级,给予学生相关的学分,并向家长及时反馈,结合家长、学校、企业三方的力量来督促、鼓励学生坚持完成实习,提高学生的管理成效,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5总结
        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各高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通过双方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合理设置教学模式,加大学生教育管理力度,不断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生产需要的应用型学生,能够促进产学研的不断融合,进一步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提高学生的管理成效,解决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从而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丁康健,刘立栋.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09):40-41。
        [2]黄昌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新路径[J].高等教育,2020(23):9-10。
        [3]侯斌刚.探究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讲堂,2019(11):279-280.
        [4]时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教育管理,2018(15):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