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虹
光明区公明第一小学 广东 深圳 518106
摘要:现当下教学环境中,学校更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具体是指通过对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效果,音乐一直是人类思想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直接到达人类的心灵,并通过优美旋律与人类进行沟通与对话,让彼此能更好的感受到对方的喜乐忧愁。从小学教学阶段开始通过“音乐”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目前公认最好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通过探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供小学教师参考,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水平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音乐 渗透
引言:新课标中对我国小学生的教学课程有着明确的规定,以小学音乐课程为例,课程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需要通过这门课程提升学生对于优质情操的养成。各项研究表明,小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候,这一点在德育教育的相关规定中也有明示,其原因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想观还未真正形成,极大的可塑性给德育教育创造了极有利的机会,所以在小学教师通过音乐教育进行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德育教育的渗透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中一步步稳打稳扎的落实,从而确保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到真正的价值。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同时考虑地区及其他因素的差异,因地制宜的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我国对于德育教育的实施和开展有明确的条文规定。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小学音乐课程渗透德育教育是可以实现的,本文在下文对如何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索。
春风化雨——课堂的融会贯通
对于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不可急于求成,在小学音乐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在小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方式中循序渐时的进行,因为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教学速度必须是在小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能直接灌输式的教学。因为小学生可能无法体会德育思想的宗旨,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从心底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歌曲“卖报歌”为例,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次这首歌,让学生对于歌的旋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真真正正学习这首歌之前,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在旧中国的上海,一位跟学生年龄相仿的小孩儿,吃不饱、穿不暖,每天天还没亮就要去街上卖报纸,以此来维持生计,他可能连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都买不起,这些背景介绍让学生能感受到“卖报歌中”小男孩儿的苦难遭遇,引领学生对比现在他们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明白自己所拥有的幸福,而这些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驱用生命换来的,让学生要懂得感恩,同时珍惜现在的生活。另外,还可以学习完歌曲之后,插入一些小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之上。例如,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进行大合唱,可以根据小组的特色对大合唱环节进行不同的设置,如果歌曲有不明白或者熟练的地方,还可以同教师进行交流,增加师生交流的次数,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授教学。通过上面的举例可知,在小学生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是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的,要在充分发挥发好音乐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同时,加以德育的知识以及趣味性活动的辅助,各种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才能真正达到可以让小学生接受德育渗透的效果。
二、潜移默化——课内课外的有效结合
如果仅仅在课内教学的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那么并不能完全达成德育教育的目标,音乐教育课程更需要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所以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样非常重要。
以小学生六一儿童节的班级大合唱比赛为例,当前大多数小学在举办六一晚会的节目时都是由相应的音乐教师负责,更多时候教师只是为了学生把歌唱整齐,而忽略了唱歌过程中可开展德育教育的时机。大合唱节目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象征,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高度配合。在这过程中,大合唱可以极大的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大合唱的歌曲大多数与爱国主义相关,而大合唱的排练过程又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教师可以在休息期间给学生们讲一些抗战故事,或者看一些抗战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部分确实存在德育教育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单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没有任何直达的方式,只有教师真心真意的对学生付出,才能真正见到德育教育所带来的成效。通过上文可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在课外教学中同样可以开展,但是开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设置好课内课外科学的连接机制,在两者的相辅相成之下,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完美实施。
三、润泽心灵——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入
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的目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同样非常重要,从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得学生在三观未被完全塑造前能够建立起正直、正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培养品行兼优的下一代接班人,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立国的基础,让小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有些地区在开展小学音乐课程时会适当的加入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不是因地制宜教学的重要表现。以民族乐器唢呐为例:唢呐在我国传统乐器中被奉为“乐器之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民族乐器都已经渐渐消失了,唢呐亦然,虽然有些农村地区还保留着在红白喜事中用唢呐来增加气氛的习惯。但是不可否认这个乐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所以,音乐课堂中对于有涉及到唢呐之类的民族乐器可以演奏的歌曲时,教师一定不可错过对于传统文化的宣讲教育,教师可以讲述唢呐在传统文化历史中的发展过程。如果有可能的话,更可以由自己来演奏唢呐的代表曲目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还可以问问有哪些学生有见过或者听到过唢呐,请他们来发表对唢呐的看法,引起学生对于了解唢呐的兴趣,可能对于小学生而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他们无法真正的理解,那么教师仍然需要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也正好印证了上文中提到的,德育教育的开展是长期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潜移默化的,虽然暂时他们无法理解。但是通过长期的努力的坚持,当学生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自然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和缘由,并且在长期的德育教育的渗透下,学生自然而然的会依照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统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音乐兴趣的课程,现如今,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教学使命,那就是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通和提高,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上,结合课内、课外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为祖国培养更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熙. 新时代新疆小学音乐教育强化德育教育的研究[D].新疆艺术学院,2020.
[2]沈秋韵.春风化雨,润泽心灵——关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中华少年,2020(05):297-298.
[3]刘云云.小学音乐教育与德育融合路径分析[J].长江丛刊,2019(34):10+126.
[4]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