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中学,青海 西宁,810007)
摘要: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是所学阶段的重点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中生不仅缺乏体育锻炼,在心理素质上也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体育运动中学生的真实体会,在教学氛围、运动感受,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做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心理认识,提高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体育能够让心理有具体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会有真实的心理想法,更会在心理认知有行为表现。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高中体育在素质教育下得到了全面发展,无论从课程的安排,还是课程的质量上都有一定的提升,这就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的渗透提供了条件,让学生有身体和身心的全面成长。
一、发挥榜样作用,营造心理健康教学氛围
新课改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的组织者和领导地位并没有改变,学生在教学中依旧关注教师的行为举止和教学,这是系统教学中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上,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自身的健康心理,以品德修养、艺术修养等自身良好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体育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学习压力上的放松,得到心理压力的释放,从而培养阳光性格,建立积极面对生活,自主发展的心理素质。
二、重视体育精神,实践感受转为心理认知
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上,挖掘课程中的健康心理资源是必要的工作。体育精神是健康心理的另一种展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课程教学中体育精神的挖掘,以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教育[1]。比如在足球、篮球教学中注重团结和分享、竞争和文明,使学生有提升自身,获得胜利的健康心理;比如在田径教学中注重客观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关系,使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失利和失败,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然后提升自己;再比如在中长跑教学中,注重坚持和突破自己,锻炼意志力和吃苦精神,以此培养健康心理。通过体育课程中体育精神的挖掘和展现,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实践感受转为心理认知,也就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还推动了体育课程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心理成长
通过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感受内化,转变心理认知,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现在的高中生缺乏集体心理和自信心,在生活中较为自我,并且不能正视自己。对于此,教师就要优化合作教学和差异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实际感受的提升,愿意去做分享、能够为他人考虑,并且树立自信心,努力去超越自我。其中合作教学的开展要让学生去体会团队的重要性,学会相互尊重、帮助,共同去完成目标,这样就能让学生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学会合作,有集体心理的成长。比如在体育课程的设计上引入拓展训练,带领学生去做集体性的游戏,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也可以在集体运动项目中组织学生微型赛事,进行分组对抗,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要让学生在其中可以感受团队的力量。这样不仅让体育教学中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可以有时间去做运动,也在运动中有团队合作的感受[2]。
差异教学的开展能够让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需要,让其有自主意识的提升,更好的参与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在以往的教学开展中,教师给予学生的帮助不多,并且自由实践的时间少,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认为自己不能完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在此情况下,教师要做差异分层教学设计,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在教学中做相应的设计,使学生在教学中有竞争,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和技巧,在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比如在耐力跑教学中,就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让能力强的学生以突破自己为目标,中等能力以保证成绩为目标,能力低以完成耐力跑为目标。在差异分层教学中,学生会有一定的发展进步,从而在心理感受上获得了自信心的建立[3]。
四、注重客观表现,增加健康心理辅导内容
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会显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心理波动,教师要把握住机会,不要只关注在体育课程的身体锻炼,对于学生的客观表现也要做健康心理辅导,增加教学内容。比如对于学生在运动竞技中失败而气馁,在项目中始终保持第一而骄傲,这些都是具体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及时开展心理辅导,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结论: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会提高教学效果,带动学生的综合成长,使体育运动感受有自我内化和反思的过程,也就实现了综合素质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兴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0(03):34-35.
[2]余洁.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新课程,2020(07):222.
[3]孟祉行.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方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