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中小学网络教学调查研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徐士林
[导读]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学校全面停课,对于学生的居家授课在疫情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关键,也显示出网络教学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徐士林
        (吴中区东湖小学   江苏省  苏州市   215128)

        摘要: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学校全面停课,对于学生的居家授课在疫情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关键,也显示出网络教学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如何在疫情中仍然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和授课水平,如何打赢“教育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疫情中网络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出教师在网络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特殊社会背景下网络教学的实施和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总结。
        关键词:疫情时期;网络教学;突出问题;建议
2020年春节,新冠病毒席卷全国,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制约,学校教育作为社会机制运转的重要一部分,也遭受到了重要影响。在全民抗疫的社会背景下,所有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成为教育领域的抗议先锋,而网络教育成为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抗击疫情的重要阵地。在整个社会全面停工停学的特殊形势下,一线教师能否顺应社会变化,配合抗疫前沿,探索出一条适应性强、普及性广、实践性高的网络教育之路成为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应该去思考、创新、实践的一个急迫问题。其实,抛开特殊形势来看,这不仅仅是一场教育抗疫之战,也是网络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之战,更是一场教育信息化之战。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教师只有做好网络教育,才能让教育重新焕发光彩,滋润学生。
         一、疫情时期中小学网络教育现状调查
        我国在2017年就已经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工作,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发展多年。2018 年,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在教育部以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不断发展和提高。但是,这次疫情来之快、来之猛,很多一线教师没有充足的准备。为了进一步研究在疫情这一特殊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对网络教育的理解、使用障碍、困难问题的情况,本文通过“问卷网”展开调查,调查时间为2020年6月30日,本次共收回问卷320份,有效问卷为305份,有效率达95.3%。
        根据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统计,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主要年龄和教龄分布:

        从调查数据来看,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在31~50年龄阶段的教师最多,占比57.4%,其中31~39年龄阶段的老师共有78人,占比26%,在40~50年龄阶段的教师人数是最多的,有96人,占比31.4%,51~60年龄阶段比18~25年龄阶段的老师占比略多,60岁以上的教师只有4人,从年龄分布来看,中年教师居多,年轻教师偏少。从教龄来看,三分之的教师拥有11~15年的教龄,其次16~20年教龄的老师有62人,占比20.3%,0~5年教龄的老师有46人,占比15%,从调查数据可了解,多数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础。
        1、网络教育观念理解有一定偏差
        网络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有较大的差别。网络教育突破了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教师只能居家工作,学生只能居家学习,无法实现往日教师与学生共处一室,面对面学习交流。而网络教育可以打破这一限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授课和学习的平台。但是,在教室使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对在线教育、网络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通过问卷调查显示的数据,在填写问卷的305位老师中,有207位老师,认为,网络教育就是把原来在学校里的课堂教育直接搬运到网络中,通过互联网教学,只是教学场地的变化而已。只有98位师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是需要在传统课堂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教学效果和问题进行一些调整和创新。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三分之二多老师把网络教学只是当作传统教学的机械搬家,在授课方式、课堂安排等一些方面与日常的课堂教育没有多大的差别,没有将“课堂”与“网络”进行科学的关联与匹配。如果教师的网络教育观念出现偏差,则直接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出现问题,学生从日常课堂教育到接受网络教育本来就比较生疏,如果教师据互联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反馈及时做调整,那么网络教育、在线教育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的效果。

图表1-2 教师对网络观念的理解
        2、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障碍
由于疫情来之突然,一线教师没有机会接受任何的集中培训来应对这次疫情,因此在实施网络教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而且,通过上述分析,教师对网络教育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教师在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查数据可知,72%的教师网络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直播课、录播课为主,虽然使用网络教学,但是没有充分挖掘互联网中的教育和学习素材,69%的教师以课本为唯一的教学材料,甚至网络教育的中教学资源和素材全部来源与课本,生接受的知识范围较小。只有31%的教师,会依托互联网的形式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新的形式、提供更优质、更适合网络教育、适合学生接受的课堂资源。在网络教育的实践中,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不仅会占用大量的线路资源,导致线路拥堵、授课中断等现象的发生,最关键的是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在线教育的教学优势。其实,在网络教育中,除了教师经常使用的直播课、录播课意外,还可以进行研发和创造,比如可以实施学生自学提问、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互动的双向课堂等等,这种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集思广益,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只有塑造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互为主导的课堂才能将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机整合,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活力,塑造出教学的现场感与亲切感,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3、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突出难点
        为细致研究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突出难点,通过问卷调查对在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四方面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得知,互动性较差问题比较突出,在调查的305位教师中,有211,占比69.1%的人认为网络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互动性较差。有52人认为学生居家学习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注意力较分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差,有26人认为在教学效果受到网络时长中断的影响,导致课堂的连续性、阶段性较差,往往会打乱课堂教学进度,只有16,占比5.2%的教师认为家长不太配合,不能组织孩子在家里进行积极的、有秩序、有规律的学习。从以上分析来看,在网络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突出难点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差。其实,无论是日常的课堂教育还是网络教育,互动性都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缺一不可的要素,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互动,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 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网络教育与日常的课堂教育相比,本来就缺少情境,而且由于家庭环境、纪律控制等因素,教学难以保证正常的运转,加之大多数教师的授课形式单一,一贯以直播课、录播课为主,没有为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和空间。缺少互动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既影响了教师授课的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很容易导致网络教学的失败。

图表1-3 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难点分析
         二、疫情时期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清晰的发现在全民抗疫的这一特殊时期,网络教育的具体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社会背景,如果要使网络教育被更多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熟练应对,使网络教育造福更多的学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更大进步,就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观念进行导航,用示范典型进行引导,精准对待中小学网络教育过程中的难点,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与网络教育的课堂。
(一) 树立科学的网络教育观念
  根据上文观点可知,网络教育、在线教育不同于日常的课堂教育,它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与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并且做到有机统一的一个新的现代教育形态。学者认为,“如果将在线教育比喻成一个金字塔,塔底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塔中是个性化、精准化、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塔顶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更好的人。”通过此句话,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教育理念在网络教育、在线教育中的地位。如果要想使网络教育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优势,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师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网络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充分挖掘在线教育的资源和优势,结合原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开创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才是在当前背景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保证网络教育不断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网络是一种基于新媒体的在线教育,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和表现。它的独特内涵是用适合教育内容特征的方式来选择信息媒体与网络平台,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表达教育内容,把教育内容搭载到最具吸引力的媒体载体中去,努力创造出一种基于“人—机”交互原理,多主体、多媒体、多界面互联互通的网络教育共同体。只有带着这种认识和理念,教师才不会被束缚,才不至于在广阔的网络海洋中迷失教育变革的方向与坚守。学生才会真正受益。
(二)增加网络课程的创生性
         受到疫情的影响,学生居家进行的网络课程学习最大的弊端是灵活程度较大,在家里学习氛围较差,而且教师对纪律难以把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很难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难以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也很难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如果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依然不改变思路,不进行创新,依旧采取全程以教师为主导的直播课或者录播课进行学习,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要求和背景下,教师对待课程就必须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融合和调整,当然,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课程开发的理念,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学理论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加之互联网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家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在师生互动中创造出新的网络教学形态。在这种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索、交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充分挖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进而有力克服指定课程、静态课程的被动性。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研究的机会和条件,赋予中小学生课程开发的民主权利,让学生能够广泛的参与其中,在师生互动和交流中充分展现在线教育、网络教学的魅力,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体验。
        (三)构建多渠道的线上教学通道
         如果把以往的日常课堂教育比作是单通道、单线程的教育教学,那么网络教育一定是多通道、多链接的多线程教学。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想法设法优化在线互通渠道,比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基于语言的单一渠道,还可以开通网聊渠道、视频渠道、朋友圈渠道等等。如何优化授课渠道,全面平衡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实践性难题。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把握时机,改变传统的录播课或直播课的单一形式,将网聊指导、电话指导、讨论答疑、在线练习、演示示范、教学游戏等有机植入其间,创造一种混合性、丰富型的课程形式,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渠道的帮助和引导下,高效灵活的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必要知识。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活动才可能有效发挥多通道教学的综合优势,不断提高在线教学的效能与魅力,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才能让更多的家长认可网络课程教育。

         三、小结
        在全民抗疫的特殊背景下,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依然坚守岗位,尽心尽责,生动诠释了教师这个群体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价值体现。尽管网络课程、在线教育给很多一线教师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这些教师们努力克服、沉着应战,不断转化课堂设计、角色定位,敢于探索并且积极实践。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全面提高自己的网络应用水平,开发出一套合理、完备的网络教育课程完备体系,不断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使现代教育真正造福于学生、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熊丙奇.疫情防控与教育生态建设[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9(02):92-95.
[2]孟庆微,郭晓霞,郝文婷,燕晓娟,赵旭,杨文辉,丁金亭,王立友,包泉,苏艳丽,郭天齐,郝慧珍,张万英.尽责担当  贡献力量——我区教育系统抗“疫”侧记[J].内蒙古教育,2020(07):4-13.
[3].战“疫”,信息化为“停课不停学”保驾护航[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Z1):5-6.
[4] 杨晓哲,张昱瑾 疫情防控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与在线培训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 200062
[5]龙宝新.疫情背景下中小学在线教育高效化的行动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11):26-28.
作者简介:
徐士林 (1995.1),男,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工作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学士学位,专业:美术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