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英语早读课效率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颖
[导读] 21世纪是一个双语言的世纪,世界许多国家都提出要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英语革命”

        陈颖
        江苏省泗阳中学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双语言的世纪,世界许多国家都提出要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英语革命”。有关人士指出,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已不仅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还是更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教师要把这个重大问题落到实处,只注重搞好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高度重视早读课的高效利用和科学督导。因为正课与早读课是完全可以互相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正课是基础,早读课是保证,“一脉不和,周身不遂”,两者都不可偏废。
        关键词:高中英语;早读;实效性
        
        早读课是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早读课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此类现象值得大家深思。阅读是语言输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英语只有通过“读”和“说”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面对当前中国英语的现状——“哑巴英语”,教师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责任。只有进行高效早读,才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好英语知识奠定基础。对于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期的青少年,早晨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理应要被充分利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才能读通,进而读懂。因此,早读课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成效。
        一、目前高中英语早读的现状
        (一)重视不够
        早读课,被部分老师当作是“编外人士”,不受重视。如,教师到岗不及时甚至缺勤;早读的内容随心所欲的布置些“任务”,学生则各行其是,到班不及时等。校园缺乏“朗朗书声”,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在赶默写、讲练习,部分教师认为早读如用来读书是浪费时间。面对老师的懈怠,学生也常常表现出对早读的轻视,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最后部分学生要么选择不读,要么混迹群体中滥竽充数。
        (二)形式单一
        长久以来,早读课已经沦为性价比极低的默写课或者讲评课,名不副实。面对日复一日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早读课,学生常常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而教师往往不能给出恰当的任务驱动,时常出现早读任务布置不当等现象。早读任务量不足或不明确,学生就会感到无所事事和缺乏动力;早读任务过多,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反馈不力
        师生对早读课的轻视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认真对待早读课上所布置的任务。老师不到班、没有任务、没有反馈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就没有压力及动力去开展这项原本有意义的活动。没有反馈,学生就感受不到约束,早读课就形同虚设。
        (四)学习被动
        新课改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基于上述原因,早读的态度完全是消极状态,长此以往,这些问题就使得学生抑制了自己内心的读书动力,不能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影响早读的效率,使其完全成为被动的进行读书。
        二、早读课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一)应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早读课上,教师要明确该谁唱主角的问题。早读课是学生自我消化、自我提高的宝贵时间,任何人不得干扰,教师更不能将课堂教学延伸至此。
        (二)应把握基础为主的原则
        早读课应以基础知识的大声口头复习为核心内容。它包括四部分:单词和短语、句型和段落、交际用语、语法。教师在上课时,要对第二天早读课的复习内容予以布置或暗示,一般为头一天所讲解和练习的基础知识,不一定非得包括上述四部分。早读课排斥不复习而先预习、不口头而笔头、不出声而默看的学习方式。


        (三)应把握自主学习的原则
        学生出现上述误区,主要责任还在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的老师。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希望能把他们教育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何在?一是因为指导方法不当,二是平时未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把兴趣培养放在首位,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甜蜜的果酱”。
        三、提高高中英语早读课效率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视早读
        观念转变才能带动行动上的改变。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英语早读课的重要性。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是否参与早读课无关紧要,早读课是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这种认识的偏差是导致早读课无序的主因,学生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导致早读课形同虚设。因此,必须让师生都要明确上好早读课的重要性。行动上,各方都应表现积极。教育部门和校方可以出台相关的规定完善早读制度,规定早读课的活动范围等,使其更合理、更人性化、更公平,确保教师要到班,落实好任务。
        (二)丰富形式,提高趣味
        那么怎样开展早读?怎样才能使早读不流于形式呢?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领读、跟读、结伴互读等形式都是值得教师去尝试的。多样化的早读模式定能激发学生的早读热情,使早读课事半功倍。朗读无疑是早读的不二之选。朗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上的文章,因为教材涵盖着许多考纲要求的语言点,所以它是知识点的载体。近年来的命题很多是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熟读课文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此外,师生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或者报刊杂志上的经典美文欣赏。一尘不变的早读形式往往缺乏趣味性,早读课的效率无从谈起。英语教师可以考虑通过丰富早读形式来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觉,从而通过有效的早读带动听、说、读、看、写的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指导,任务驱动
        早读课并非完全交给学生自由掌控,作为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早读的技巧,充分感受早读的快乐。如:由于英语的词汇盘较大,学生往往在记忆及巩固单词方面遗忘率太高。因此,借助早读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记忆方法是教师可选的早读方案。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引导学生分析长难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篇。缺乏指导的早读课不是一节好的早读课,但是缺乏任务驱动的早读课同样是不完美的。没有任务的早读课会导致学生没有方向感,从而影响早读课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等机制来下达任务,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如:教师可以根据考试情况来挑选领读的学生,这种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早读的实效,教师也可以通过背诵比赛来选拔最佳的小组进行奖励。任务的期限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从而更好地完成早读任务。
        (四)设定目标,加强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拟定可行的早读方案,在兼顾完成学习任务和增强学生信心的情况下,教师可酌情加强检测。但是,更多的时候,早读课是缺乏评价反馈机制的,即使有也仅是相对单一地检查背诵情况。教师可尝试从多维角度出发,提升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这种反馈方式利于早课的长期开展和学生投身早读的热情。确定早读目标,让学生读的明白是早读课长期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不够自律,因此,在缺乏目标导向和测评的情况下,自律性较差的孩子容易放松自我。通过反馈环节,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早读的效果,适时进行策略调整,查漏补缺。构建测评机制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能力各异,切忌“一刀切”。因此,英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制定考核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早读中收获进步。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教师打破传统的早读教学模式,丰富早读形式、加强早读指导、定期检测考核来解决目前早读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新形势下改变英语早读教学的策略,在多种形式的环境中引导学生高效的利用早读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灿灿.高中英语早读课的问题分析及其高效性策略探究[J].中学生英语(高三版),2018(04):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