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研共同体有效提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刘苏杭
[导读] 当前,我国整体的教育事业向好向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距明显,长此以往会影响区域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校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刘苏杭  
        江苏省邳州市福州路小学 221300
        【摘要】当前,我国整体的教育事业向好向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距明显,长此以往会影响区域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校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县级教研处应该要重视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做好管理工作,着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研究县级教研共同体有效提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县级教研共同体;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正文】在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义务教育普及和提高是教育改革重点,更强调提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向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困扰家长和学生的“择校生”问题,可以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为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薄弱学校的界定和具体特征
        “薄弱学校”这个名词是在实施了九年义务基础教育标准化的背景之下出现的。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实施教育标准化,也就没有所谓的“薄弱学校”。“薄弱”是指与实施标准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中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所以教育标准化有地区差异,是在遵循全国教育基本标准原则的基础上,再根据本地情况而调整制定的,造成了薄弱学校带有地域色彩,即使同为薄弱学校,经济发达的城市学校标准会高于落后地区农村学校。此外,薄弱学校标准呈现明显的动态化,换言之,它会随着教育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地更新变化。因此,在衡量薄弱学校时需要因地制宜,考虑本区发展水平情况。
        正由于薄弱学校的动态性和模糊化,确定薄弱学校的精确定义有一定难度。一般来说,薄弱学校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学校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方面都较为薄弱,教育管理不完善,教育质量不高,教学效益和公众声望都相对低下。可以看出,薄弱学校有共同的特征:第一点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差。学校占地面积较小,人均占地面积明显狭窄,现代化教学设备并不完善,这阻碍了学校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第二点是学校的内部管理较弱。主要地表现为校长的领导管理教育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和办学思想,导致学校管理混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教师骨干,学科带头人等热门师资,教师学历层次不高,教育观念依然停留在应付考试以及提高升学率上,教学业务素质差,教学目标依然集中在少部分,而忽略一大片,校风,学风,教风都不如人意。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多问题学生,学生流失率高,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氛围令人堪忧。第三点是教育综合效益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当学生离开学校到了高一级的学校或者社会,会表现出竞争能力低,思想、身体素质差,学习能力差,独立和自助能力不强;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会表现出社会形象和声誉都不高,优等生的比例小,出现了非正常流失现象,升学率以及毕业合格率呈现下降的不良趋势。从教育部门的角度看,表现为学校的规模小,师生比例不协调,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薄弱学校形成原因
        之所以有薄弱学校的存在,原因可以有这几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环境的宽松,学生和教师选择学校的权利,空间,自由都不断扩大。第二是家庭经济收入差距存在,收入较高的家庭往往会择校,在教育部门没有作出应对措施进行调控的情况下,学校之间的分化会越来越严重。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的教育经费会相对高,这会吸引优秀的师资。第三是偏僻的地理位置导致学校分化,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出现调控不当。第四是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混乱,学校没有科学的管理,教育队伍人心涣散,没有形成合力。


        三、县级教研共同体有效提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具体模式探究
        3.1建立有效工作制,整体上扶持薄弱学校
        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之下,县级教研员需要加快转变自己的服务态度以及工作作风,促进薄弱学校与县级教研室的有效性互动,提供更好更高的可以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做到以上几点,需要建立有效工作制。
        首先,需要落实各教研员的责任。具体地,每个学科的教研员都需要在全县的薄弱学校里选择一定数量的帮扶学校,深入去了解每个学校,学科的教研工作,帮助提高教师水平,完善教研机制。每位专职学科教研员需要设定培养对象,全程指导培养对象,让帮扶教师可以在培养期内尽快成长起来。教研员也应该根据帮扶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明晰的目标,对教研员帮扶薄弱学校的专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
        其次,需要明确教研员的各项要求。教研员应该每个月到学校听课,开展交流讲座,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材料;每个学期都应该针对性地选择课题,通过交流研究,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际的问题;对于培养对象,教研员应该建立好教师成长档案,从师德,科研能力等方面来细致培养。
        最后,要对教研员的工作进行细致管理。教研员在进行工作前,应该要做好工作计划预案,而在每次的工作结束以后,教研员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总结,并且根据这次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计划和完善下次的工作预案。教研员要定时完成工作纪要,教研室需要对教研员提交的工作预案和纪要进行即时性的评价。
        3.2建立教育科研基地,针对性地帮扶薄弱学校
        教育科研在县域薄弱学校教育改革中的理论指导,探索实验以及决策咨询方面有着很重大的作用,因此应该选择最薄弱的学校作为教育科研基地学校,进行针对性的扶持,探索教育发展均衡的新思路。具体来说,要根据教育岗位分工,确保责任到“员”。校长负责学校管理,负责管理指导薄弱学校,制定发展规划,落实过程目标;副校长,教研主任等其他主要领导负责各级薄弱学校的限期转化工作;各学科教研员负责学科课堂研究,转化薄弱学科。此外,科研基地学校应该以每个学校为单位,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制定每期的目标任务。最后,需要明确科研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坚持以研究问题为载体,开展行动研究,切实地帮助学校解决实际的问题。
        3.3促进校际双向交流互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性发展
        教研室在进行校际交流互动组织过程中,应该利用自己长期深入学校的调研优势选择以及结对帮扶对象,对具体方案的制定以及机制的建立需要详细计划,并且交给上级领导部门抉择。在帮扶理念上,教研室要发挥业务引领优势,与帮扶学校一起剖析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以及办学特色,在分析现状和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发展计划,促进学校向好发展。
        【结束语】当下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不佳,教研共同体应该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以及优势,制定好帮扶目标,确立帮扶对象,落实好每项工作,促进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1]胡彩霞. 开展校际联动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 小学教学研究, 2013, 000(005):50-51.
        [2]黄小武. 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的研究[J]. 文理导航(下旬), 2017, 000(006):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