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十芙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探索感戴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问卷》和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对湖南农业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大学生的感戴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感戴水平,主观幸福感
1 前言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并没有因此感到更加幸福。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预示着我国正式开始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搭建,也预示着国家将需要大量的心理专业人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个体的幸福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大学生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幸福感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有调查显示,虽然当代中国大部分大学生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幸福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了预防和减少这种趋势,要加强和重视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认为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在于个体自身,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个体的感戴水平是否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呢,本研究旨在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试图为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找到更多的途径。
2. 研究对象
参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湖南农业大学的60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21份。分别为大一学生160名,大二学生151名,大三学生127名,大四学生83名;其中男生241名,女生280名;独生子女258名,非独生子女263名;城镇学生261名,农村学生260名;单亲家庭56名,非单亲家庭465名;文科学生279名,理科学生242名。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userUpload/19(5293).png)
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马云献编制、董霞等人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1】和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2】。《大学生感戴问卷》包含感戴强度、感戴频度、感戴密度和感戴广度4个维度,量表总分与各分量表的 alpha 系数在 0.595-0.854 之间,分半信度为 0.893,该量表的同质性良好,信效度均达到了测量学标准,可以作为正式施测的工具。《综合幸福问卷》包括一个幸福指数,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活满意度3个维度,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在0.861~0.979之间,具有较满意的信度和效度。
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并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次实验使用到的检验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4.研究结果
4.1大学生感戴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情况
为了了解大学生感戴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情况,对搜集到的数据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userUpload/21(5263).png)
**. 在 0.01 级别(双尾)。
从表中可以看出:主观幸福感与感戴频度、感戴广度、感戴密度、感戴深度均成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在0.450~0.558之间。主观幸福与感戴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为0.615,感戴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主观幸福感做出正向预测。
5.讨论
5.1感戴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从人口学变量来看,各个因素对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在校大学生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的社会学校环境并无太大的差异,同一所大学的大学生生源资质也都比较接近,所接受的教育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思想,受到优秀大学氛围的熏陶,从内心深处热爱所处的教育环境。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健康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教育则在其中起着调节的作用,特别是感戴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受到教育的影响,随着感戴水平的增加,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之上升。一个寒门学子如果能和一个家境优良的学生接受一样的教育,那么他的眼界和思想也会势必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而扩展,此时他的三观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也会相应地随之和别的学生相吻合,人口学因素的影响会相应地降低。
5.2感戴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性的讨论
本研究分析得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感戴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感戴容易激发个体的积极情绪,一个人对于所遇到事情抱有何种的心态,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度过,直接影响到了他幸福感的高低,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人生遇到多少正向结果的事情所决定的,而是一个人以自己的标准对于他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重点在于个体的主观感受,换言之,一个人心态的好坏,决定了他生活幸福感的高低。而感戴水平高的人,通常会对生活充满感恩,会对身边的其他人抱有更大的善意和正向回馈,更能促进他们做出一些亲社会行为,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感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的焦虑,减少人们对痛苦事情的悲观程度,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从各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加深人的正向情绪体验,促使人生活满意度的增加,间接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感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主观幸福感做出正向预测。
6.结论
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在性别、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2.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感戴水平显著正相关,即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霞,张宁,姜婷娜.感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953-955.
[2]苗元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7,4.
[3]王元元,余嘉元,潘月强.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02):280-282.
基金项目:湖南省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 感戴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幸福感干预研究(长财教指[2019]157号)
作者简介:曹十芙(1973.10-),女,湖南郴州人,研究员,在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湖南农业大学9教学楼314,联系电话:曹十芙13755084503, 邮编4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