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小莉
(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0 )
摘要:赵孟頫的生人臣之位已极, 他身享无穷荣华,然而却心受无穷折磨。他的一生可用“矛盾、痛苦、悔恨、委屈”八字来概括,一生富贵,却“中肠惨戚泪常淹”,痛苦极了。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成为了托古改制的领袖。
关键词:托古改制;古意;师造化;以书入画
一、赵孟頫生平
赵孟頫(1254- -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生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 ,卒于元代英宗至治二年(1322)。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秦王赵德芳之十世孙。其五世祖乃安禧王子偁。南宋高宗无子,立子偁赵昚为宋孝宗,孟颊四世祖伯圭即孝宗之兄, 被赐第于湖州,孟頫即生于湖州(今浙江湖州)吴兴,所以后人又称他为赵吴兴。
赵孟頫对他的大宋王朝当然是有感情的,直至晚年,也没有停止他的故国之思。但南宋之腐朽又使他失望。破坏是不行的,因为他是宋朝臣民,又是宋太祖的后人,维护又没有力量,况且大厦将塌,一木难支。他的心情矛盾,又是爱又是恨。
二、赵孟頫的绘画美学观
赵孟頫的绘画美学思想中有三个方面,特须注意:一是特重传统(古意),一是注重师法自然,一是重视书法笔意。这三条在南宋绘画中,几乎全部被抛弃了。所以赵孟頫重新提出,并加以强调。但这三条不是平列的,而是把“古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古意” 就是传统。他所说“古意”,指的是北宋以前的画法,“ 今人”指的是习学南宋末画法的人。今人“用笔纤细”指的是南宋马夏派的纤细刚劲的线条,这种线条的变化程度有限。“傅色浓艳"的画,在现存的南宋画院的山水小品中较为常见,元初仍保持这种画风。南宋的画法自有它的优点,然而陈陈相因便不佳。大画家就是要能从已经形成一股势力的环境中另辟蹊径,将艺术带入另一新的境地,这就叫“变革”。南宋刚拔苍劲、锋芒毕露的画风至元初已进入尽头,变革势在必行。赵孟頫气质温顺,性格平和,和南宋画风所表现的状态截然相反。所以,南宋画法深为赵之所恶。此外,赵孟頫以一个宋室王孙的身份“被遇五朝”,表现了他在政治上极端谨慎的态度。北宋为金所灭。金及南宋均为元所灭。批判南宋(赵称为“近世" )是一种“保险"的态度,宜扬南宋就有可能惹麻烦,这和他的“往事己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的态度差不多。而且,赵所服膺的朋友钱选也是一-位“无怨愤不平”的人,他的画完全摒弃了南宋法,一味法古,赵常和钱切磋画艺,不能不受钱的影响。年长于赵孟頫的元朝贵族画家高克恭一直是宗法二米、董、巨的,从来不学南宋法,也不能不给赵孟頫一定的影响。
为了改变南宋李唐以降所流行的院体画风,赵孟頫继承了北宋“崇古”的思想,提倡“古意”,“刻意学唐人” ,其目的还是为了创立一代绘画新风,他本人不仅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且在理论上,屡加举明,一生未改其初。乃至延及他对诗歌、书法创作的认识。
他在51岁时画的《红衣罗汉图》卷,此卷余十七年前所作,粗有古意,未知观者以为如何也。比较而言,南宋的绘画写实成分较少,主观情绪较多(包括赵孟頫在内的文人画也是重视主观情绪的,但二者主观情绪相反),这也许是他反对南宋画法的又一原因。
赵子昂所说的古,一部分指的是北宋,更多的是指五代、唐代,唐之前的画更古,但已不可见,他虽刻意学唐代,其唐代的画所见已不多。在赵心目中,甚至越古越好。有人说赵孟頫崇古复古,也未尝不可。崇古复古实际上也就含有对传统的重视。文学史上历代的复古派、古文运动都取得很大的成就。绘画史上的复古在元代自赵孟頫始,也取得很高成就。实际上古意、高古、有古法,唐代的张彦远、宋代的米芾等人都提倡过,不过他们的影响不如赵孟頫大而已。当然,味地崇古、 复古,像清代“四王”那样摹古代替创作就不好了,其实赵孟頫并不是那样。赵孟頫能注重师法造化,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很多是写生和游览印象。
赵孟頫绘画思想中三个方面是形成元画新风格的纲领,对元、明、清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探索一下赵孟頫山水取得成就的因素,主要仍是三条。其一是师传统,其二是师造化,这在上面已述。然而师造化对他的笔量技法改变不大,他笔墨技法主要是从传统画法加上书法用笔变出。造化只在题材、意境和创作灵感上给他启发,当然更重要的是充实他的心胸,丰富他的思想,涵养他的意识。其三便是他的胸怀品性、学识和修养,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条。 中国的画风以清为高(清高),但要做到这点, 必须有一颗清洁如明月的心 和乾坤的山水相印,主观投向客观,客观融于主观,主客互融,使主观充实再投向客观,客观再融于主观,反复熔炼、 涵摄、物化。这是赵孟頫的艺术能够独树一帜并能成为百代之师的根源之地。
三、赵孟頫在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赵孟頫在绘画上的影响是和他在画史上的地位分不开的,他的绘画地位又来自他的绘画成就。有元一代的书画家无不对赵孟頫推崇备至, 不论是师法董、巨一派的画家,还是师法李、郭一派的画家,实际上都出于赵孟頫,元画在画史上的高峰地位实际就是赵孟頫开创的。被后人称为“元四家之冠”的黄子久就是赵孟頫的学生,所以他的绘画和绘画思想影响都十分重大。
中国的书法用笔用之于画,虽也很早被提出过,但也没有赵孟頫之后那样兴时。元画差不多都很讲究书法的笔意,元画家差不多都兼为书法家。明清的画家,也差不多皆擅书。
元代的画家,赵孟頫之后,无论是“元四家”,还是朱德润、曹云西,还是唐棣,抑或是一些无名氏的青绿山水,基本上都可以从赵孟频的山水画中寻到依据。诚然“元四家”的水墨山水在赵的基础上更进了一一步。明清山水画主流基本上都是沿着“元四家”的路走的,这里也当然有赵的影响。
四、结语
总之,没有赵孟頫便没有“元四家”,也没有和“元四家”对立的李、郭派阵容。元、明、清三代山水画的发展,赵孟頫是第一个关键的人物。当然,赵的理论和实践受到北宋的影响较大,苏轼、米芾等的文人画思想(包括重书法、重题诗于画)对赵亦有影响。北宋山水画因金人入侵遭到破坏,没有发展到很高地步,赵孟頫接过来继续发展了。元画实际上是北宋画的美好将来,是北宋画发展的必然归宿。所以说,北宋绘画主要是保守和复古,其次是刚有苗头的文人画,它们的结果都在元代。元代山水绘画是继五代之后中国伟大传统艺术的第二个高峰。赵孟頫的名气只是因为他的“仕元”遭到后人的抑制,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实际影响却一直是十分重大的。
参考文献:
[1]魏崇武.图绘宝鉴·元代画塑记·学古编·墨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上卷、下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3]查律.元代山水画形态及其美学意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9.
[4]俞剑华.中国绘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作者简介:
毕小莉(1993.1—),女,汉族,籍贯:河北保定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