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维胜
重庆市垫江中学校
摘要:新高考制度下,语文试题呈现情境化特征,主要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识情境,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查。文章以高考试题为依托,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高考试题;情境化;现代文阅读教学;对策
新课标指出,考试要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明确的任务为依托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文高考试题以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为依托对学生实施考查。下面就以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为依托对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一、新高考语文试题的三种情境
1.个人体验情境
个人情境体验是学生独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阅读时获得的情感体验。新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个体体验情境主要是依托文本阅读,使学生立足文本人物的角度,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而总结出作者的态度和创作的意义。如全国Ⅰ卷《理水》考查的是学生借助阅读理论,融入情境,体验鲁迅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范式,考查的是学生独自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大禹治水,学生都非常熟悉,但鲁迅在描述中却使用大量现代词对情节进行虚构,进而充满了想象力。鲁迅使用的词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
2.社会生活情境
社会生活情境是依托校内外的具体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参与交流的一种实践活动。新高考试题的社会生活情境是通过真实的社会事件,考查学生对于自己社会人的身份的认知。学生在情境中需要与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对话完成任务。说理是学生进行公共活动参与的重要方式,说是表达,理是道德。在全国Ⅰ卷《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的选题题中,要求学生在具体生活场景,读出作者的观点,用了什么依据,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什么结论,考查的是学生与作品对话,对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
3.学科认知情境
学科认知情境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探究过程中获得的学科能力。新高考试题将学科认知情境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进行连接,考查的是学生在一组非连续性文本中发现有意义结论的能力,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和探寻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更要求学生能总结自身的学习经验并灵活运用。全国Ⅰ、Ⅱ卷选取的是经济科技前沿资料,依托图文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情境,学生需要在情境中进行关键概念的辨识,之后进行比较,最后运用语文思维形成结论,得出答案。
二、新高考语文试题情境化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1.设置多要素整合的情境
传统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将文本中的语文元素抽出来,按照字词句篇、语修逻辑、听说读写“12字”进行分步教学,之后再依托一课一得进行单独训练,最后按照高考考点进行考查。12字的知识讲授体系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分割成各自单独的子系统,使完整的语文变成若干个知识方向的训练,完全失去语文的活力。
在新高考制度下,教师要依托任务群理念,将各个子系统进行整合。
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依托“秋”这个主题,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与秋相关的作家和作品,并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对喜欢的作品进行探究时,能被作品描述的一幅幅极具秋味的画面陶醉,同时能体会作者的细腻的情感,掌握动、静、声、色等结合的描写手法。学生能根据文本的语言和文字体味到作者情感,进而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冲动。最后,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集中展示,使学生对“秋”的各种知识能力,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理解。
2.设置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情境
相关调查显示,深度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帮助学生建立高阶思维。教师基于问题、项目、挑战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深度研究,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听说读写的升级,直指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设计真实的情境,依托任务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并激发写作欲望,进而写出文章,与同学交流。
如在教学沈从文小说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话剧表演任务,让学生自行将《边城》进行剧本编排,确定角色后进行表演训练,之后进行表演。整体步骤可以是先组织学生对《边城》的原文进行研究,之后看话剧《边城》、电影《边城》,再要求学生进行剧本法改编,目的是通过深入探究,对小说中描写的故事、人物感悟更深。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最后形成话剧,并撰写交流手记,比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作品,回答教师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更具效果,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创造性。
3.设置真实应用的语言情境
学生的知识学习目的就是应用。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实践活动完成语言积累和应用。新课标也在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以社会情境为依托设计活动,并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调查、讨论和写作时间;对于与社会相关的内容,要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学习体验;对于新闻类内容,要在研究和分析中获得成果。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具体情况进行活动设计,以引导学生探究。
如教师设计万圣节和中元节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万圣节的真实氛围中了解万圣节的具体活动。学生可通过网络、报纸等获取万圣节和中元节的相关信息,并对西方的万圣节和中国的中元节的活动进行对比,以了解中西方对待鬼神的不同态度,进而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总之,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依托新高考考查要求进行,要依托语文新课标进行,目的是使教学活动更契合新高考,更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多要素整合情境、实践活动情境,真实语言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学习,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翔.核心素养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提分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23):193.
[2]胡需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83):65,67.
[3]袁雪.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9,(3):52.
[4]蒲尚文.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与启示[J].文理导航,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