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朗读教学作用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元四莲
[导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试卷作答为首要目标,导致英语学习存在哑巴英语现象。
        元四莲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一中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试卷作答为首要目标,导致英语学习存在哑巴英语现象。进而阻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先分析朗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之后探讨具体朗读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突破哑巴英语的学习瓶颈,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朗读;作用;对策
        朗读是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课文中,将课文中心思想进行表达的过程,是学生与课文作者、内容的对话过程。朗读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敏感度、理解度,进而提升理解能力。但在高中学习阶段,由于学习任务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朗读没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能流利地读出句子,学生听力能力不强,对学习过的知识容易遗忘等问题。需要重视朗读的作用,强化学生的英语输入,目的是为后续的有效输出奠定基础。
        一、朗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增强知识记忆效果
        学生在英语朗读时需要调动大脑的功能,指导舌头、嘴唇、喉头肌肉的活动,并依托肌肉活动形成运动记忆,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效果。朗读是通过文字、图像等进行知识的输入,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大脑功能,使记忆效果更佳。相关调查显示,高中学生每天准确朗读3篇短文,并能依托反复朗读进行记忆,持续一个学期后,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不朗读的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的熟的基础上记的牢,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2.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语的习得是读在前,说在后。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夯实知识基础,能将书面文字变成口语表达出来,为后续写作奠定坚实基础。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是人的大脑两个重要机制,语言不能决定思维,但对思维有诱导作用。人在社会上生存,都要学会表达,但不同的人表达同一句话的效果不同,有的妙语连珠,有的词不达意。依托朗读,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等载体,能形成一定的语感,能提升对英语的感知能力,进而掌握英语思维方法,最终提升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语言的学习,听力和口语表达是关键。朗读习惯好的学生听力自然好,在考试中也容易得高分。正确的语音表达与正确的听音是相关联的,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掌握英语的正确读音,才能听懂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没有朗读奠定基础,学生在听力学习时,就难以掌握连读、近音词、升降调等。有朗读基础的学生,能通过持续朗读,将单词或句子印在头脑中,在听听力材料时会自动呈现,进而通过信息的快速整理了解听力材料的含义。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利于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英语文章的阅读学习,在一次阅读、两次阅读后可能还不得其解,但经过多次朗读后会明白文章的深层内涵。

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学生的思维将以英语思维为主,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将语言材料综合到一起,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提升英语感知能力,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朗读也是信息接收的过程,写作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朗读可以强化学生的词汇积累,使学生在写作时随时调用大脑中存储的信息。朗读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为写作积累材料的最佳方法。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写法、文章的结构,进而为自己的作文写作积累材料、奠定基础,最终提升写作能力。
        二、高中英语朗读教学对策
        1.依托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在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使学生了解朗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增强语感的促进作用,目的是通过晨读的朗读和课前的朗读培养朗读习惯。对学生的朗读习惯的培养,教师进行参与,并通过领读、齐读、自读等让读的好的学生带动读的差的学生,使读的差的学生在跟随读的好的学生的节奏中掌握朗读技巧,进而实现自读。教师的领读要规范,如弱读、连读、语气变化等都要控制好,并引导学生学会断句,目的是为学生后续自由、自主朗读奠定基础。
        2.依托人本思想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朗读的内心情感需求,并结合学生的个人情感进行朗读教学设计,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语言学习环境,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朗读,不打断学生的朗读;教师关注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困难并进行帮助;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放大和鼓励;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为学生营造相互尊重和帮助的朗读氛围,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朗读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要通过有效评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朗读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情感,教师要进行鼓励, 对学生的坚持朗读教师要进行激励,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和过去的自己比,目的是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进而提升坚持朗读的动力,在确定新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再努力。
        3.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在实际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过程中的连读、弱化、重音等规则,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语调,并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强化学生的训练。朗读形式可以是趣味性说唱训练,目的是以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朗读形式可以是课外的英语演讲比赛或诗歌诵读等,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多种朗读训练,能帮助学生夯实英语知识,在巩固基本读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总之,朗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重视朗读教学,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依托习惯培养、氛围营造、多形式训练等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以为英语的阅读学习、写作学习、综合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云云.普通高中英语朗读活动实践意义[J].新智慧,2019,(27):63.
[2]高晓晴.朗读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J].魅力中国,2019,(43):71.
[3]刘锐.高中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J].活力,2019,(7):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