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建议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沙建民
[导读] 新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专项法治教育,目的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自觉,能在遇到问题时形成依托法律解决问题的习惯。
        沙建民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四中学   
        摘要:新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专项法治教育,目的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自觉,能在遇到问题时形成依托法律解决问题的习惯。文章先分析专项法治教育的内容,之后总结出教学对策,目的是依托实践、案例精选等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并实现小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连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教学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青少年是一个人成长的拔节期,非常重要,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栽培。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依托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目的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新版《道德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以法治教育为主,教师要依托教材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有事找法律解决的习惯。
        一、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分析
        1.《我们的守护者》
        《我们的守护者》是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内容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法律,了解法律的作用。教材以生活为依托,为学生呈现了纪律、道德、法律的区别。教材以国家宪法日为第一单元的开篇,陈述了宪法的地位、内容及作用,能使学生直观了解法律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思路的转换,在根本法、普通法之间,在现实生活与法律体系之间进行调整。
        以《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为例,教学目标是通过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与他的生活密切相关,并知道法律对其生活的保障作用。,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活动园”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目的是拉近学生与法律的关系,使学生深刻了解法律的内涵和价值。《宪法是根本法》是递进式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础知识、法律效力、落实路径,并依托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宪法现象。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充分利用宪法日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宪法日设立的探究,并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编排成情景剧进行表演,目的是深入了解宪法的内涵。
        2.《我们是公民》
        《我们是公民》从中国国籍获得、中国公民身份进行切入,使学生将“我是公民”深深印在头脑中。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权利和义务,并明确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不能滥用权利,要依法履行义务。
        以《公民意味着什么》为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公民的内涵的基础上树立自己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进而通过自身形象的维护实现对国家形象的维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依托教材中的“活动园”进行情境创设,依托学生都有的身份证进行切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身份证的内容、用处和信息保护,使学生形成中国公民自豪感,同时能对外保护自己的声誉。
        3.《我们的国家机构》
        《我们的国家机构》是从国家机构的形成、职权入手,引出人大代表的概念,同时使学生明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重要方式就是选举人大代表,通过人大代表表达自己的意愿。但人民有对国家机构权力行使进行监督的权力。
        以《国家机构有哪些》为例,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的生活进行切入,让学生了解国家机构的不同形式,同时依托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机构的职权,进而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国家主人。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阅读角”对不同国家机构的事件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是主人,自己能当家作主。


        4.《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是关注未成年人权利的一节,主要介绍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法律的用途,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以《我们受特殊保护》为例,主要是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了解国家给自己的关怀。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依托教材的“活动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接受法律保护的基础上履行自己的义务。学生要认识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原因,并从自身做起,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二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
        1.依托教材特点落实特点
        首先,依托导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法兼修。《道德与法治》主要讲授道德与法律双重知识,虽然六年级上册是法治专项内容,但是在法律知识教学时,也要与道德结合,通过法律的导向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使道德与法律知识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上通过道德的引导,在感受法律保护的温暖的基础上实现污染教育的价值。
        其次,依托生活案例,使学生的学习更严谨。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多为学生列举与其生活相关的案例,目的是使法治教学回归生活。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的“活动园”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通过“阅读角”进行故事的引入,通过“知识窗”进行内容拓展,目的是将学生的法治知识学习与其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懂法,能在生活中正确用法。
        再次,依托实践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法治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多为学生设计实践平台,目的是通过辩论、研讨、争辩等,使学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学生的法治知识的学习向生活中转向,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2.依托教材研读,进行正确立意
        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掌握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以理解教材,更好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先通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理清教材的逻辑;教师要了解教材的所有概念,清楚教材的观点;教师要对教材的“活动园”进行解构,依托“活动园”进行实践教学设计。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交流展示,使学生通过情景剧等深入了解教材知识,进而树立法治意识,形成依托法律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习惯。
        总之,学习法治知识,树立法治素养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阶段,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专项教学对学生的法治素养进行培养,利于学生掌握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的用途,在要建立正确法治观念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丽君.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J].教师,2020,(21):93-94.
[2]陈亚屏,张素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64):109-110.
[3]詹璐璐.与生共情,引导得法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教学心得[J].教育,2020,(30):80.
[4]郁明.切准定位"点"把握适切"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教学语言使用的建议[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