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高昕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教学媒介语的研究,针对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学媒介语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从应用、丰富媒介语手段出发,以期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和针对性,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语言基础。
关键词:对外汉语;媒介语;质量;改革
一、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研究综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海外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院自2012年开展外训工作以来,先后培训了200多名外军生长军官学员和500多人次柬埔寨培训班教官及学员。在汉语语言教学中,根据外军学员语言背景多样,文化素质差异较大,语言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我们形成了“多维推进式”汉语教学模式。本课题基于外军生长军官学院汉语学习过程中教学媒介语的使用情况,分析媒介语手段应用的优势和产生的问题,探讨如何使用媒介语手段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继而提出在外军生长军官学员入学初期,是否可以试行基于媒介语分班的初级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二、语言教学中媒介语手段应用的优势和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语言沟通,传播传统文化。对于外军生长军官学员来说,汉语语言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开始,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必须强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
(一)媒介语手段应用的优势
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借助多种媒介手段,但是一般来说,最为有效直接的就是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师生实现有效沟通使用的媒介语言,我们有时使用学员的母语,有时不是,但是一定是教学双方都能理解的一种辅助语言。语言教学中使用媒介语手段,可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实现对目的语的可懂输入
外军学员进行初级阶段汉语语言学习时,最为困难的就是四声。我们知道,在大部分语言中没有声调的区分,很多学员刚开始无法准确分辨声调的区别。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通过反复发音和听辨练习,引导学员了解发音特点,带领学员进行跟读;另一方面,如果能借助媒介语来解释不同声调所对应的汉字具有不同的意思,这会进一步加深外军学员对汉语声调的了解,便于他们加强和巩固记忆。
2.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汉字学习中,穿插了大量对汉字结构的学习,对于外军来说,汉字结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比如说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与字母文字不同,汉字会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甚至半包围、全包围结构,要使学员完全理解汉字的结构,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可懂输入,以一些媒介语手段进行适当的介绍和解释,对于外军学员理解、识别并使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增强汉字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二)媒介语手段应用可能产生的问题
尽管媒介语的使用在汉语语言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媒介语使用错误或使用过度的问题,其他媒介手段运用单一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
1.媒介语应用过度导致学习进度放缓
对于外军学员来说,来到中国学习语言最大的优势就是语言环境,大量目的语的输入可以对习得第二语言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使用如英语、柬埔寨语等媒介语进行教学,虽然学员对知识点理解了,但是降低了在汉语语言环境下目的语的有效输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员听说汉语的机会,这势必会延缓外军学员习得汉语的进程。
2.媒介语应用不当导致产生语言负迁移
每一种语言都孕育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背景,由于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差异,很多词汇、语法并不是直接的一对一关系,这就会造成第二语言学习中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又称为语言干扰。其主要表现就是学员在使用目的语(汉语)进行交际时,套用本国语言的语法规则,导致偏误。
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基本都是使用词汇的理性意义进行注释,这样往往会因为词义引申或词语的搭配关系给学员造成误导。比如说,汉语“去世”一次,在英语中用“die”进行注释,如果仅仅通过媒介语进行教学,不具体界定目的语的使用范围,那么很可能会输出“那朵花去世了”这样的句子。
三、应用媒介语手段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基于使用媒介语对于目的语的学习优缺点同时共存,那么在外训语言教学中,我们应合理应用媒介语手段,提高外军学员的语言学习效果:
(一)控制媒介语使用的时机和比例,保证外训语言教学的效果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1996)指出“我们原则上不反对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使用媒介语,但需要掌握媒介语的使用时机”。那么,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多说一句媒介语,意味着少说一句目的语,所以使用媒介语最应该重视的是如何使外军学员学习效果达到最佳为“度”。
目前,在针对我院外军学员的汉语语言教学中,由于外军学员语言背景多样,我们在教学中基本使用目的语直接进行教学。当然,无论从学还是从教的角度,都有使用媒介语的需求,我们主要在教授汉语的初级阶段,适度使用媒介语,但为了避免语言负迁移和部分学生对媒介语的过渡依赖,我们对媒介语的使用比例基本在10%以内。到了二、三年级也就是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我们主要通过教学准备阶段的精心备课,想法设法地运用学过的汉语直接或者间接解释、讲练,实在有理解困难的,使用媒介语的比例也没有超过整堂课的3%。
(二)准确、合理地使用媒介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语言教学初期,例如“请我跟读”之类的课堂指令常常通过“先说汉语-英语解释”过渡到直接使用汉语,这样简单的媒介语过渡有利于外军学员尽快熟悉课堂指令,并能很快掌握教员的要求。此外,在跟读、听辨等技能训练时,通过媒介语提醒学员注意区别,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便于学员区分。
四、丰富媒介语手段,多种手段全面提升外训语言教学实效性
目前,通过多年的摸索,针对外军生长军官的汉语语言教学已组织开展多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内容,但是面对同班施训、军事专业词汇、传统文化教学等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在下一阶段教学科研工作中研究探索实践的内容。
(一)丰富媒介手段,提升外军学员语言综合素质
在中高级语言教学阶段,外军生长军官学员对外汉语课堂中使用媒介语的比例很低,但是这一阶段我们不但要完成通过HSK5、HSK6级的语言教学目标,同样要通过语言教学辅助其他专业课程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包括媒介语手段在内的其他媒介手段,将抽象教学内容具体化,帮助外军学员理解教学内容,增强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指向性。
(二)基于媒介语分班的初级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目前我院的外训培养模式在入学第一年为预科阶段,主要根据学员数量,从语言教学小班教学组织的角度分为1-2个平行教学班,大多采用随机分班,相同国籍学员分开的原则,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媒介语没有明确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员大多采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了一部分具有英语语言背景的外军学员的学习需求,但无法满足法语国家或其他小语种国家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基于上述现状,在尊重大部分学员的需求和基础上,我们可以探索改变原有分班模式,选取外军学员可以接受的教学媒介语作为分班原则,这样的改革探索,是否可以更快提高来华军事留学生语言水平,为其进入专业阶段学习打下良好语言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我院外训教学整体质量,会是我们结束媒介语应用研究之后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灼芳.我国首批军事留学生[J].军事知识,1989年2期
[2]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1-2
[3]潘先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习惯用语问题[J].汉字文化, 2003(4):35
[4]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5]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7]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M].1990年出版
[8]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
[9]李晓琪.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10]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作者简介:
周高昕(1986- ),男(汉族),合肥市,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讲师,第二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