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亚芬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内容摘要:结合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搭建的平台,以XX学院志愿活动为例,探索志愿服务带给大学生们的感动与收获,并探索出大学生志愿者对更广泛学生的朋辈教育作用,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朋辈教育;路径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的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有效的工作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关注和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提升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张和新要求。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朋辈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创新方法。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树立高质量、实效化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担当使命、大有作为。
一、相关概念梳理
1.志愿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志愿服务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定位。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诉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志愿精神,而是建构“志愿精神+大学精神”的双内核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朋辈教育
“朋辈教育” 指具有相同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朋辈教育的概念于21 世纪初引入我国高校,主要用于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后来逐渐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学长制”“朋辈辅导员”“新生朋辈教育”等。
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组织选拔出一批思想素质过硬、能力强、成绩优异、热心学生工作的,在各个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作为学校思想政治不可或缺的实践课堂,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活动方式和手段,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及其作用的持久性意义重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理念,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更好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把温情、文明送到每个人的心里。
志愿服务体现着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即是在倡导全民成为有爱心的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治理有益补充的志愿服务工作切实发挥起“润滑剂”的作用。
三、志愿服务对朋辈教育的作用
志愿服务的可贵之处在于主动、无私、自觉地为他人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人文关怀,为社会输出正能量。
1.增强了德育的可接受性
德育是一种比其他教育难度更大的教育活动,他本质上是一种全身心、全方位、知情意一体化的投入。道德教育要有效果,就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上产生作用,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根据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强的特点,他们在心理上都不愿意自己成为教育尤其是教训的对象,因而教育的内容要被学生接受,教育者本身必须首先为学生接受。志愿服务者刚好可以以一种同辈的关系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其进行教育就具有可接受性。
2.唤醒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
“在当代,志愿服务是传统慈善思想与现代社会参与的融合。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来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对学生进行德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落实在主体的行动上,内化为主体自身的内在素质,这样的教育才有意义。
3.推进了优秀学生群体的培养
志愿服务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其品质、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工作开展的效果。优秀学生的标准在于真正把政治素质高、原则性强、积极要求上进、个人修养好、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有较强集体荣誉感、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热心为同学服务、有一定工作能力、责任心强、在学生中威信高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四、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朋辈教育路径
(一)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选派优秀学生骨干担任负责人,并依托学院的相关部门将优秀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等力量组织起来,将优秀校友、青年骨干教师、辅导员、正蒙导师等力量统筹起来,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组建学院志愿服务朋辈教育队伍。
(二)开展长效培训
学院整合志愿服务管理经验,指导建立完善、科学、便于操作的培训机制、课程和标准化体系,实施动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培训管理,编写符合本学校实际的志愿服务手册和服务指南、预案,让志愿者能迅速上手、熟悉应对措施和岗位职责,关键时候能打硬仗。
(三)开展“四进”活动,创新朋辈教育发展路径
1.进书院,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在书院开展“亮身份,做表率”活动,增强了学生党员的示范性,形成朋辈互助制度,促使他们帮助和带动身边同学一起创建良好的寝室环境和寝室文化,解决了新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帮助新生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朋辈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加强了学生党员与广大新生的密切联系,让其更好的深入实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定期到学生宿舍与学弟学妹交流,帮组他们适应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进行爱国、爱党、爱校教育。落实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要求。
2.在校园,开展爱校服务活动。在校内开展“雷锋日”、“擦亮书院”、“创建文明校园我们在行动”、“学生行为养成十项规定”督查、“进宿舍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等爱校护校活动。疫情期间,将爱心送到了校园防疫的校保卫处,用于保障保卫处工作人员的日常洗手消毒,将学校“爱岗敬业、感恩奉献”的校风渗透到每个学子的心中。
3.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所在学院志愿服务队成员,服务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敬老院、孤儿院、社区,利用自身护理专业优势,进行医疗志愿服务。传承“医者仁术、大医精诚”精神,践行“明道、修身、利他、共荣”的思想品格。
4.回家乡,开展假期“党员奉献日”活动。将“党员奉献日”活动与“三下乡”结合开展,让更多的学生和家乡的群众近距离的看到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看到新时期大学生的风采,影响和带动了身边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文明社会的活动。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参加了“党员奉献日”活动。
(四)创新朋辈教育宣传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对坚定全社会信心、战胜疫情至为关键。”由此可见,疫情防控阶段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新媒体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工具,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逐渐地被各个高校当作一个重要的思政教育工作阵地来开辟使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利用公众号等平台将朋辈教育通过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媒体工具,扩大朋辈教育的实施范围,不断扩大教育效能。
(五)要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应从发挥志愿服务在学生管理、教育重要作用出发,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科学合理机制,持续整合社会资源、规范管理指导、完善保障激励,解决志愿服务机制建立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志愿服务队伍长效发展。
(六)科学评估反馈。
加强志愿者队伍的评估机制建设,科学、多维评估志愿服务效果,不仅仅评估志愿者服务时长等量化指标,还要针对性设计一些多层次、多维度的指标,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和服务资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江讯清, 2007.
[2]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 科学出版社 , 许素萍, 2010
[3]胡凯、杨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年第2期.
[4]金艳、朱煜:《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新时代意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年第 2 期。
[5]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朋辈教育的运用研究[J]. 宋玲.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04)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朋辈互助的研究[D]. 邓文锋.中国海洋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