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15期   作者:仇斐 郭卫
[导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仇斐  郭卫
        国网北京石景山供电公司  100043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工程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它的管理模式的创新程度及应用、管理水平的高低,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力。然而,现今在电力工程管理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成为影响电力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障碍,同时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基于此,需要重视电力工程管理问题,有效借鉴新的工程管理模式与理念方法,让工程管理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最终促使建设质量得到应有的提升。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
        1导言
        在电力工程项目开发施工过程中,项目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统筹管理项目中的所有工作,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进度检查、施工质量检查等,对于工程的顺利完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好的项目管理模式才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
        2.1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电力工程管理能否顺利进行,电力工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因此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但是由于现在恰恰有大量专业水平不高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甚至无法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无法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这些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较好地完成管理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工程的发展。
        2.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要求不断提高用电的质量。因此要求电力企业调整自身发展需求,建立更加广阔的发展目标,这其中也就需要进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电力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只有创新自身管理模式,才能使其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发展电力工程,并且使其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而跻身世界前列。
        3电力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3.1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近来受到关注较多,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中,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指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单位委托,按照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建设和调试等环节实施全面的项目管理模式。工程总承包商要对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等方面负全责,并要为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电力工程EPC总承包管理流程是首先选择一个总承包商,将自由选择权交给总承包商,让其选择设计院或咨询公司承担部分工作;其次是总承包商全面管理业主的业务,如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再次是总承包商完成工作的过程,从设计方案到优化方案,从施工图纸到工程规划等工作都要一一经手;然后需要进行相应的采购,通常情况下,是总承包商对主要材料进行采购,分包商完成其他材料的采购;最后是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选择施工主体至关重要,要选择具备资质和有施工能力的企业,并且要格外关注其信誉。
        3.2PM管理模式
        PM管理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然后进行项目的规划、调整和实施。PM管理可以最大化地实现施工人员在项目工程中的作用,发挥出每个人的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PM管理也可以对施工设备以及建筑材料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率,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原材料采购成本,节约能源,进而提高企业效益。在项目施工的准备阶段中,PM管理制定整个项目工程的风险管理方案以及融资方案,从而获得最大融资,为工程施工提供资金;通过对工程项目的详细了解后,规划处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的采购清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成本支出。

在工程施工阶段,PM管理会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管理中各个部门的能动性,加强施工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手段,对施工技术、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审核等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管理力度,对工程的有效开展具有重大作用。
        3.3CM管理模式
        CM管理模式在20世纪出现时,被国际广泛认可并应用,但是当时这种模式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原因是当时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不是很成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CM管理模式是CM经理与工程委托人共同管理的模式,由于聘请的专业CM经理与工程委托方利益一致,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这种管理模式会产生较高的承包费用,企业需考虑成本问题。
        4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与应用
        4.1建立优秀的组织团队
        开展电力工程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加强团队合作,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掘管理人员的潜能,使其有能力为工程管理奉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防止产生冗员现象。电力工程管理通过对人力资源科学分配,促使管理效率提升。另外,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人员基本技能欠缺和对管理观念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管理人员工作动力不足,工作中经常产生问题,从而影响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组建优秀的团队,培养训练有素、能力突出、反应迅速的优秀团队,从而达到优化组织结构的目的。人才是创新的关键,鼓励人才创新,营造创新型工作氛围,有利于从根本上达到管理模式创新的目的,进一步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效果。
        4.2积极创新与应用组织机制
        为保证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电力工程向着创新性产业发展,电力企业需要积极创新与应用组织机制,这对电力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能够对电力工程的管理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制度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积极地完成工作任务,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保证电力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能够使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得以提升,减少因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管理问题,减少电力管理过程中的阻力,提升电力资源的质量,进而促进电力工程的稳定发展。除此之外,为了有效实施管理层的决策,应为企业里的管理模式的完备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在电力企业积极创新与应用组织机制模式下,还可以让管理部门明确工程中的任务,将任务科学地分配给专业的施工团队,使施工的进行更加有序,让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提升施工效率,从而保障电力工程的稳定,并提高电力资源的质量。
        4.3实现信息化管理
        电力工程管理要提升管理效果,需完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电力工程评估、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还需实现自动化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被运用到不同行业发展中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可加强电力工程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将智能监控、预警、维护、计量系统等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管理中。通过创新结合,实现实时获取测量信息,提升信息采集效率,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电力工程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信息化系统便于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访问,实现配电区与输电电线线路的结合,使电网实现智能计量。
        5结束语
        总之,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管理方法,在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影响下,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要不断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因地制宜地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应用,从而促进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凯.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电子制作,2014(18):56.
        [2]冉令泉.基于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4):170+172.
        [3]郑明敏.关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的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228.
        [4]曾建梁,焦振华,刘礼涛.浅谈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7(05):24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