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月16期   作者:甘景轩
[导读] 面对我国土地资源日益趋紧的趋势,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高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

        甘景轩
        天津天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22
        摘要:面对我国土地资源日益趋紧的趋势,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高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而深基坑支护技术就直接决定了高层建筑使用寿命、安全性、稳定性。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经验,在文中首先阐述了建筑深基坑支护形式的选择方法,然后结合工程案例,对旋挖桩、土钉墙锚索支护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效参考,进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深基坑;旋挖桩;支护技术;土钉墙锚索
        一、建筑深基坑支护形式的选择
        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要以“安全”为基础,以追求实用、经济为目标,支护结构必须满足相应的变形要求以及承载力要求。一般来说,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需要计算出该支护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然后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以及基坑支护结构形式来计算。在设计支护结构之前,还要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测。
        基坑支护工程主要包括支撑工程以及围护墙体工程,其中围护墙体是能够保证基坑坑壁以及周围土体稳定性的一种建筑结构,围护墙必须具备良好的抗渗性,同时也要能够承受锚杆压力、土侧压力、内支撑压力。通常,维护墙体需要沿着基坑的四周有序布置,并且在基坑下方也需要插入一定深度的维护墙体,这样才能确保维护结构的稳固性。基坑支护结构必须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基坑深度来合理选择,还需要考虑支护工程造价、基坑侧壁实际情况、基坑变形控制标准、土方开挖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性。根据维护结构划分,可将深基坑支护结构大致分为边坡稳定式、组合支护、水泥土挡墙式。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所以为确保基坑支护工程的正常开展,必须要落实位移监测工作,利用可参考的工程资料,选择可靠性较强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基础施工中的应用实例
        2.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的占地面积大小约为56428m2,地下建筑占地面积大小约为21620m2,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基坑深度约为6.5m~7.9m。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可以发现,施工场地周围没有重要道路,建筑地下没有分布关键管线,工程主要是住宅小区。在工程施工期间,为了提高工程中的深基坑稳定性,工程施工采用止水搅拌桩+螺旋钻孔桩+预应力锚索的支护技术,确保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2.2?水泥搅拌桩
        工程所在区域存在大量的软土地基,因此,将水泥作为固化剂,利用搅拌桩机,强制搅拌地基中的水泥和软土,进而提高该区域地基土承载力,使工程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1)工程所在区域的淤泥相对较好,而且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会对成桩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具体施工期间,应当适当延长钻头在淤泥层中的搅拌时间,适当加快钻头旋转速度,保证水泥砂浆与软土能够全面结合,提高工程质量。(2)工程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作业中的水泥,水灰比应当控制在0.48左右。在水泥搅拌或运输期间,为了避免发生离析问题,要让水泥始终都处于搅拌状态,而且要浆池中的各种杂物都清理干净,避免杂物发生堆积,导致泵机出现堵塞。(3)钻机要钻到指定标高后,为提高搅拌成桩质量,要将喷嘴停留在桩底喷浆,时间要超过30s,然后再均匀搅拌,在该过程中缓慢提升。
        2.3?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施工作业期间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体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工程所在区域地为多淤泥层,以及淤泥质粉砂层因素影响,相邻螺旋桩容易相互影响,在施工期间可能会引起串孔、塌孔等各种安全事故,因此,实际施工期间对跳桩施工工艺进行应用。先进行第一序和第三序施工,间隔3d后,再开展第二序施工,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

(2)淤泥层含水量大,因此,在实际施工期间可能会将淤泥带出地面,这会使地面可能会发生塌陷,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施工作业开始前,要先将石渣填入到桩基行走范围内的,厚度应当控制在1.0m左右,此外,还要将钢板设置在履带处,保证桩基在应用期间的平稳性。(3)下放钢筋笼时,由于钢筋笼端部钢筋密度大,这会使其遭受到较大阻力,同时,受导管刚度不足影响,下放钢筋笼时,容易出现导管弯曲、钢筋笼倾斜等多项问题。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要对存在问题的导管进行更换,另一方方面还要削掉一半的钢筋笼端部,进而使钢筋笼安装质量得到提高,满足工程需求。
        2.4?锚索施工
                工程在锚索施工期间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具体流程如下:(1)第一次浇筑作业采用0.48左右水泥浆开展,进行注浆作业时,要将压力控制在0.6MPa~0.85MPa,如果孔口流出了较厚的浆液,在拔注浆管期间要持续注浆,直到将整个注浆管全部拔出后,停止注浆。(2)二次注浆作业采用0.78左右水灰比水泥,注浆要连续进行,压力要控制在2MPa以上,时长要超過120s。锚索注浆作业28d后,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其强度超过了设计的80%,张拉锚索预应力,张拉作业要逐级进行,一共分6级,每1级别张时长应当稳定在180s,各级张拉期间,要对张拉伸长量进行精准测量,并且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作业。最后一级张拉要达到设计荷载的110%,稳压时长达要到300s,然后对锚杆进行锁定,最终完成卸载。
三.加强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效果的几点建议
        3.1加强施工图的优化工作
        虽然说支护技术的改进是有效提高建筑物支护效果的最根本的方法,但是,施工图的设计优化过程却是增强深基坑支护效果的有效措施。因此,设计人员不仅要仔细分析施工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还需加强施工现场的考察工作,根据自身对施工现场的查证,纠正分析图纸中的不合理区域,并对不合理的区域进行及时的修正,可以有效的提升支护方案的科学性,间接的提高支护效果。
        3.2选用合理的支护结构
        土建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种类较多,但不同的支护技术适用的工程环境有所差异,加之建设成本的限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是提高建筑物质量的前提,如在腐蚀性较强的区域进行深基坑支护技术的选择时,不易选择土钉支护施工技术,在大型地下商场等的设计中,易选用地下连续墙的支护施工技术。
        3.3注重施工环境的管理工作
        在确定合理的深基坑施工方案之后,就可以根据设计进入施工阶段,此时需要对施工环境加强管理工作,不仅要定期查看施工周边的土层变化状况,还要对施工区域地下管线进行动态监控和定期的检查,仔细查看深基坑是否存在缓慢变形等问题。此外,是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尽可能的防止施工人员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进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不仅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施工质量,还显著的提升了施工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方法种类较多,但不同类型的支护技术具有不同的施工环境,且优缺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深基坑支护施工是提高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的基础,在施工设计要综合考虑施工环境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经费预算等,制定出合理的支护施工流程,才可以有效的起到支护目的和防水挡土功能。
参考文献:
        [1]徐瑞喜.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应用与技术方案分析[J].四川水泥,2020(1):277.
        [2]王春.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门窗,2019(22):129.
         [3]姚建邦,刘凯亮,汪波.试述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8):63.
         [4]罗家盛,胡景娟,杨永昕.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4):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