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静娴 吴敌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大学校园景观建设在新的设计理论指导下向着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的方向前行,而校园景观作为体现校园理念和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既是学生生活的基础物质保障,又是潜移默化陶冶学生性情的重要场所,是校园规划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是校园景观空间的使用主体,校园景观要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诉求为目标,建设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校园环境,通过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校园地域和文化特点,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关键词:学生行为,环境心理,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引言
现代大学担负着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使命,大学校园需要为教育实施过程提供教育场所,包括建筑物与建筑外环境,也包括大学所特有的非物质环境(校园文脉、空间氛围、场所精神等)。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设计问题以景观功能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用科学的技术策略指导与评价,才能建设营造出具有可持续性的大学校园景观。
1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在读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富有人文气质、文化底蕴及符合美学的艺术景观。从使用功能上来讲,应当强调可参与性。校区范围内是一个以步行作为主要交通形式的空间,是学生以及教职工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设计要便于使用者开展相关活动,并且提高使用的幸福感。就生态环境层面而言,景观设计绝对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应在细致严谨的基础上,确保不会对原有地貌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从时间上来讲,景观呈现出的形象应当是动态的,在一年四季中,要根据植物、建筑、构筑物等景观要素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不会因为入冬而显得萧条,也不会因为入伏而觉得燥热。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以为教职工、在校学生创造一个遮风避雨、防暑避寒、降噪安静的学习环境、活动娱乐场所为目标。以规整式布局为主要布局方式,而在游园等区域运用自然式布局,以实现自然式和规整的完美搭配,为学生创造优美的环境。主体建筑附近的绿化应当表现出整洁、宁静特征,以创造一个与教学活动相适宜的教学环境。运用规则式布置方式,从而便于教职工及学生出行。在选择种植在建筑物附近植物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物采光、通风等问题。因此,在离建筑物较近的地区,种植低矮灌木等;在离建筑物8m之外的地区,种植乔木等;在建筑物背阴面,则种植耐阴植物。园内树木种类繁多,每种树均配有介绍牌,以向过路行人介绍树的信息,包括名称、特点等,如此一来,整个校园便变成了一个给广大学生弥补生物学方面知识的园地。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展现出高校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时代特征,重视环境的整体和谐,使得景观极具观赏价值。
2基于行为分析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2.1生活区
生活区是校园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组成上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浴室、活动中心和其他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的场所。生活区从以往提供生活和休息的基本功能扩展到了集交流、学习和娱乐于一体。首先,除了教学区以外,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就是学生居住的地方,也是学生发生交往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其次,随着校园食堂建设的商业化和网络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模式开始往“宅”的方向发展,很多学生会选择在宿舍和食堂学习。同时,娱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活动,是学生愉悦身心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活区的空间要更适合学生的休闲娱乐需求。生活区的景观是学生最喜欢的区域,以宿舍楼的建筑外环境为主,主要功能是方便学生日常生活,具有生活化的趋势。在空间上以小尺度为主,多配以桌椅、花架,为学生的日常交往提供一个尺度宜人、轻松舒适的休憩环境,如东京工芸大学中野校区的生活区空间设计,针对空间狭小的问题设计师将其设计成了三维结构,由地下室的庭院、二楼的图书馆前广场和台阶花园构成,三个区域位于不同层次,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色,成为学生聚会和交流的热门场所。
2.2 校前广场
穿过校园主入口,通过道路的指引进入校前广场的中心位置一求索广场,求索广场位于图书馆前的开场空地,中央设计有水景设置,地球状的小品设施寓意校园教学桃李满天下的教育目标,四周分布设置座椅满足学生的交往和休憩的需求。同时在两边设置了人行道与校园主干道相连接,提升校园交通的畅行度.
2.2运用植物构成的空间意境
植物品种可谓是各种各样,各具形态,可以很轻松地创造出五彩斑斓的景观空间。校园里面的空间构成通常都是运用地被、乔木、灌木、花草等数种植物彼此组合,借助各种各样的栽种和修剪模式,继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景观空间。个别情况下,校园景观文化的塑造就是对空间的塑造,各种各样的空间能够给师生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内心感受和意境,继而全面组建各种各样的文化内涵。大家能够科学合理地借助借景、障景、对景等造景手段,运用个性和集中、烘托和比较等美学准则,来全面选择植物,最终有效组件非常优美的文化空间。攀缘植物不但能够增加绿化空间,提高景观的层次感,而且也能够遮盖住不好的景色,同时也能够给山石等景观增添特定的意境,让它们看起来生机勃勃,更有趣味。早期建造高校的校园里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老建筑物,历经岁月的洗礼,看起来有浓厚的沧桑感,如果能够科学适宜的运用垂直绿化,绿荫覆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这些老建筑物,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些富有韵味的景观来象征高校的悠久历史。运用植物承载的文化活动。大部分高校的植物基本上都是伴同着高校的发展而承载着其蕴含的文化实现。当前的武大校园里面,樱花就是一道非常美丽的景观,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整个樱花大道落英缤纷,游人如织。武大在植物搭配层面还在不断增多樱花的种植规模,当前樱花早已变成了武大的一张名片,见证着武大特有的文化内涵。
2.3校园文化的独特性
大学校园在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中,形成了各自独有的校园文化,这是一所大学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大学生心理认同感的归宿。除了校园的建筑和景观规划可以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大学的发展历史、教学制度、学科特色等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认知度和影响力,以及塑造和凝聚大学生的向心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致力于校园文化的挖掘和表现,而不甘流于形式的模仿是打造校园特色景观的有效途径。校园景观的营造应该以校园的文化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校园景观与文化的融合,并进一步丰富和扩展校园文化的内涵。营造校园独特的校园文化,不仅要从学生的感知觉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情感。结合对校园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将校园文化融入景观规划中,并通过标志物、历史长廊、雕塑等景观小品的设计表现出来,以形成更加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利于校园凝聚力的形成。以北京大学的校园规划为例,在满足校园教学需求的同时,也将明清时期燕京大学的历史文化景观加以保留,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结合具有古典气息的建筑,塑造了典雅的校园氛围,成为北京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标志。
结语
现代大学校园中,与实现生命教育功能最直接相关的环境因素是校园景观以及校园之中蕴含的文化气息。然而,校园景观建设缺乏特色、忽略个性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办学功利化、校园建设肤浅化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从本质上使得大学精神黯然失色,严重影响了大学校园景观生命教育功能的发挥。本课题尝试探索解决当前校园景观建设实践中忽视生命教育功能的现实,力求形成可行的校园景观生命教育优化措施与策略,为将来校园景观的改建、新建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园林景观设计行业以及高校规划、建设、管理者对校园景观教育功能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推动新时代教育实现新发展新跨越[N].《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9(02).
[2]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10):93-96.
[3]李年龙,王晖.和谐校园文化的构成及其特征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06):51-52.
[4]尤翔.数字技术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J].江苏城市规划,2007(7):39-43.
[5]刘梦蝶.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高校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安徽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