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中监控量测技术及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月16期   作者:高忠云
[导读] 在时代的快速革新下,我国综合实力迅速增长,带动了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
        高忠云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030032
        摘要:在时代的快速革新下,我国综合实力迅速增长,带动了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出行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使得隧道工程在全国各地展开,建设数量不断增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于隧道工程相关技术的研究,就已经有了眉目,其中新奥法就是应用最多的一种隧道工程技术,在隧道施工检测中应用新奥法,能使隧道施工效率及质量得到有利保障,使隧道施工质量达到最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隧道工程中监控量测技术及应用予以更深层次地探讨,以期能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为我国隧道工程的长足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技术;应用
        
        
        前言: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下,我国交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隧道工程的建设数量也在日益增多。隧道工程与普通工程相比具有复杂性高、难度大的特点,且工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也相对较多。作为隧道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监控量测对于保护施工人员安全、隧道施工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在隧道工程实际开展中,量测工作能实现对整个工程的监视,使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被及时发现和解决,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手段。因此,本文以隧道施工为依托,将针对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予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我国隧道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1隧道测量概述
        第一,地面控制测量目前隧道工程的地面控制,在设计阶段,通常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解决平面问题,而高度部分(进一步研究待定)仍直接测量。在区域(不太长)中,电磁放电和高通线(用于计算闭合、附着导线的更紧密匹配)将以完整的桩号进给进行布线。在设计单元中,还必须对入口和出口开口进行密封管道控制,以满足每个入口和出口椭圆值,每个值都有三个加密控制点。同时,设计者和所有者提供的控制数据必须在最高级别进行验证:验证、验证精度和结果错误。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区域独立的设计控制网,以确保区域内的精度并满足通道精度要求。当规划(和主)单元为主控制提供的数据不太精确时,单独的区域(仅适用于单个隧道)更为合适。
        第二,在使用极轴方法(带有局部控制点的站)进行调查测量(加密)后,可以在了望塔上的隧道中进行施工调查,通常是在具有完整站的站上进行。根据隧道断面的大小以及好地理和坏地理,大部分作业区域都配有多层构造:先是(左和右),然后是向下(左和右),最后是向下。因此,很难同时编辑放样的控制点,并且必须遵守构造过程。对于每个工作切片,必须将控制柄拆分两次甚至三次。考虑到隧道中的残留、交通堵塞、瓦砾和灰尘的膨胀,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开口中的地面控制点(即使它们没有损坏,在降解后找不到),只需在孔的两侧创建控制点(墙标记),在每个站标记三个点,并用颜色标记(中心点必须小于:不大于2.3),建议在站内使用小棱镜(高度设置为零),以减少每次出现的误差。
        2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要求与方法
        在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隧道监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一般来说在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方法。
        2.1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要求
        首先,监控量测点的布设要求。首先在布点原则方面,我们需要在了解隧道具体情况,同时结合以往隧道施工的经验等,在满足隧道施工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对隧道施工的具体断面进行布置设计。同时还需要对隧道施工的具体地质以及下下水等情况进行有关的测量。一般来说为了防止交叉地段出现突水以及洞口浅埋等情况,我们需要对断面布置相应的监控测量。但是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从隧道使用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测量项目的特点来突出监控的内容。其次,测点埋设的时间要求。应在测点埋设的时间上入手,测点埋设的时间需要与工程的施工同步进行,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根据隧道的具体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所使用的具体方法等内容,来科学地选择测点埋设的时间。

并且为了保证测点埋设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我们需要在距离开挖面2米以内尽早对测点进行埋设,并且能够对下一次爆破的数据进行记录。
        2.2隧道监控量测及时的方法
        首先,熟悉勘察设计的文件以及资料和图纸。首先我们在监控测量之前,需要对隧道施工的整体环境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其次,地面对质的补充调查。其次我们还需要对地质地面进行补充调查,尤其对重点区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通过深入的调查在地形图上标注出地层出露的位置、判定断层性质产状以及具体的不良地质作用等,从而对设计文件中的地质条件进行确定,判断围岩级别的断定是否准确等。最后,信息的反馈。我们需要在细致调查的基础上,对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反馈,对隧道是否经过不良地质体的概率进行探讨,同时,还需要对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所编制的地质预报报告,来对中短期的地质施工进行指导。
        3隧道施工质量的检测要点
        3.1洞内围岩观察
        首先,观察目的。对洞内围岩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了解隧道地面中的地质情况,从而对施工中围岩状态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及预测,一般来说有效的观察以及预测能够在必要时对人们发出预警,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可靠。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在开挖之前对洞内围岩的情况进行预测,来判断围岩以及隧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进一步进行开展支护工作。其次,我们一般使用目测以及数码相机结合的方式来对洞内围岩进行观测,并且还需要在观测过程中对地质进行描绘积累,比如围岩的岩性以及节理等地质特征。除此之外洞内的地下水分布以及水量和内型等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记录。
        3.2周边位移监测
        首先,监测目的。对隧道施工中的位移进行监测能够对围岩以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反应,同时还能够对隧道施工中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我们需要通过对周边位移程度的判断,提供出隧道施工的重要参考指标以及信息。其次我们还需要结合位移的变化来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对是否做出二次支护进行判断。其次,量测方法。首先我们需要设置出有效的监控量测断面,在每一个断面上分别设置测点,配合重锤以及钢尺来判断位移是否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隧道施工中,对周边位移的监测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方法,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同时也是由于隧道施工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避免。我们需要结合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对隧道施工的现场数据进行监控与分析,以此来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保证隧道施工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路明.浅谈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新奥法施工中的应用[J].城乡建设,2012(15).
        [2]蒋晖光.绝对位移测量在隧道监控量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6):94-97.
        [3]甘淇匀,周建.国内外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发展现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15(S1):400-415.
        [4]满银,李洪建,孟庆生.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现状归纳与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9(03):126-128+136.
        [5]栗金营,徐文晓.隧道监控量测的围岩稳定性信息分析[J].江西建材,2017(23):140+146.
        [6]肖明清,徐晨,王少锋.我国铁路隧道通用图结构安全性的计算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63(01):92-98.
        [7]马辉,吴剑,高明忠,王海云.基于气动效应的特长隧道断面优化探讨[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39(09):1412-14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