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雍
42022219860714****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城市化设施也越来越好,人们在城市市政工程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市政建设水平是一个城市的文明标杆,发展一个城市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设好这个城市的市政工程。在市政工程项目里,市政道路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市政道路是保障居民生活出行便捷的一种方式,是城市交通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前提下,城市的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市政部门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道路路基发生沉陷是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其高概率的发生值得我们深思,以下根据实际情况,来简单分析路基沉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处治技术与处治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沉陷;解决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来说,市政建设水平都是其的文明标杆,所以建设好市政工程乃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务。而在市政工程中,市政道路工程乃是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深刻点名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各个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设都越来越完善,但其中一些问题却仍然普遍存在。在现实中,人们常会看到道路路基沉陷现象,这即是市政道路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以下就联系实际,来浅要谈谈市政道路路基沉陷与处治措施,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1道路路基发生沉陷的原因
1.1前期的设计不合理
如果道路路基施工发生在采空区或软土地基,一旦前期现场勘查不详细或不到位,那么得到的设计文件就会不够贴合实际,在对路基范围的原有土质进行处理时可能会不到位,可能会使后期发生路基沉降。又或者,当对高填方路基进行施工时,如果没有在前期的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变形验算和稳定性验算,那么路基的设计强度可能会不够,从而使施工过程脱离实际,导致后期发生路基沉陷。
1.2材料原因
材料质量是影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如果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或是规格不符合要求的话,那么即使施工技术再高超,或是其他环节的工作做得再完善,也无法弥补根源上的不足。但在现实中,施工材料问题却普遍存在。市政道路路基必须要采用标准规格的土石来进行施工,且要求填料中无掺杂淤泥等杂质,如果采用了非标准规格的材料来施工的话,那么会极大地影响到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进而引起路基沉陷等问题。再者,市政道路路基的填充材料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水稳定性,能够保证压实后的稳定性良好,否则会给道路埋下很大的隐患,例如一旦遇到雨雪天气,不稳定的填料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路基沉陷问题。
1.3施工因素
以省内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为例,除了设计因素外,施工因素也是导致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的主要诱因之一。省内南部部分城市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城市地下暗河分布密集,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性出现软弱下卧层结构,部分城市的山区市政道路的填挖方量较大,由于大量填挖方引发的路基土体换填问题,很容易因施工现场质量把控不当引发路基填筑料不满足承载力、压实度、变形及压缩性等指标要求。此外,水毁引发的路基冲刷导致的路基结构破坏也是一大因素,如遇降水量增加,季节性冻融循环及湿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容易引发路基填筑料中的小粒径碎石流失,造成长期的细微、不均匀沉降病害。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填方量较大的路基标段,在不同层路基填筑料填筑过程中,尚未按照规范要求的顺序填筑,导致高填方路基分层结构不明显,各层及总体填筑厚度不满足施工要求;路基填筑后,未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初压、复压及终压施工,路基各层压实度不达标;部分填挖方交界位置,没有设置路基衔接台阶,导致路基交界位置在路基自重及上部荷载的耦合作用下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病害;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好防排水工作,渗透到路基层内的水分无法顺利排出,滞留水分削弱了路基碎石的相互握裹力。
2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处治技术
2.1路基整体换填法
路基换填法是解决路基不均匀沉陷病害的一种根本性方法,换填施工技术能够解决路基填筑材料不满足施工要求的问题,但其对路基填方深度有一定的要求,适用于小填方路段,对于高填方路段,换填量惊人,工程经济性较差。换填前先将原有的路基填筑料彻底清运出场外,对基坑进行整平和压实,平整度和压实度指标均满足施工要求后,采用满足施工要求的路基填筑料回填基坑,回填路基材料一般使用级配合理的砂石,土体液塑限指标应满足土工规范要求,塑性指标应属粘土或亚粘土为宜。路基土回填过程中应适当扩大开挖面积,且各层间应设置为错台状,以提升不同路基层的咬合能力,回填路基土体的压实度指标应高于原路基土体压实度1.5%~2%范围之间。由于换填法的填挖方量较大,需要的施工场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分布在建筑物密集的市政道路中,省内也较少使用换填法处理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
2.2妥善处治路基范围内原有土质
务必要彻底清理路基范围内原有的树根、杂草、垃圾等杂质,进一步在路基范围内换填具备优良透水性的填料,对于一些不良地质还应该适当布设砂砾隔层。就路堤施工来谈,在具体的施工之前,务必要妥善处治原地面,将路基范围内杂质彻底清除,对于原有土质夹杂腐殖土的情况,则应该使用大型机具或者人工处理的方式彻底清除腐殖土。而对于路基范围内原有土体含水率过高的情况,为了保证后期能够有效压实,应对含水率过高的土体进行翻松和晾晒,以确保其含水率在最佳含水率范围以内,最终促成路基的有效压实。与此同时,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还务必要确保路基换填土料的质量达标,应保证选取的土石材料中无淤泥、杂质或者冻土等,也不得夹杂生活垃圾或者草皮腐烂物等有机质。除此之外,还要确保路基填料具备优良的水稳定性,进一步保证路基在压实后稳定性好,最终最大程度的避免路基沉陷的发生。
2.3加强市政道路路基的沉降观测
为了及时发现市政道路路基的沉陷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须加强沉降观测。现阶段,我国对市政道路路基的沉降观测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地面沉降观测,通过地面的沉降观测数据分析路基的沉陷情况;第二种是分层沉降观测技术;第三种是深层沉降的观测技术。在市政道路沉降观测中,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沉降观测方法,也可以选择多个沉降观测技术进行同时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对路基沉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4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当详细调查市政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况,了解工程资料,细分工程总体质量目标,设置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管机构,制订合理的施工质量管理标准规范,以及明确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制订合理的奖惩机制。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当要严格把关好材料质量,严禁不合格的材料出现在施工现场,并提前做好相关技术交底,严格落实标准程序,以及加强对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监管,确保上道工序质量过关后再开展下道工序的施工。而在竣工验收阶段,则应当依照国家关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相关质量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应当及时下令返工修复。
结束语
人们的生活和市政道路有着紧密的联系,道路路基沉陷无疑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提高施工方的监管力度,和市政工程的相关规划,以确保市政道路能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杨巨武.市政道路路基沉陷与处治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06):132-133.
[2]朱亚伟.市政道路路基沉陷与处治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1):145-146.
[3]蔚翠萍.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应对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2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