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彬
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建筑工程的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占据着不可代替的位置,所以,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重视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使其具备较高的有效性。人们不仅关注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其美观性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重视创新思维模式的应用。在市场经济下,建筑工程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传统的建筑思维模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建筑设计理念,合理使用创新思维模式。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探索
1 建筑设计创新模式
1.1 标准化
当代的建筑设计的技术能力突飞猛进,建筑的表皮形态及空间越发复杂化,多样化,建筑的复杂性相对应的是标准化带来的匀质感,建筑设计中模数及大量构件标准化的应用极高的提升了建筑所呈现的质量及韵律美感。设计中通过对场地、周边环境的应对所采用的独特建筑形态通过建筑中大量标准化构件元素的应用得以凸显。
1.2 个性化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日益提升,建筑技术的提升为建筑设计的创新升级提供了机遇,个性化、多样性的体现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频繁出现,通常在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中,城市中重要的节点或地标多以独特的风貌展现。个性化的出现源自对扁平化城市风貌的点状突破,同时设计从不同年龄的使用者心理出发以适用于不同的街区、空间,从而丰富城市空间,增加城市活动的多样性。
1.3 技术化
建筑技术推动建筑设计本身的进程,从防止自然灾害,清洁能源的利用,建筑形象的创新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从建筑具体的地域灾害属性入手,充分结合新型的建筑技术以确保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是建筑使用的基本条件;大量新型能源的使用,让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结构和构造的突破为建筑具有张力的形态提供技术的支持。北京丽泽SOHO有双曲线塔螺旋而成,形成世界上最高的中庭(194.15m)是技术化的典型案例。
2 可拓展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创新
2.1 逆向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强调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进行科学的转化,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对待和处理问题,从多角度入手做好事物的分析,最终更加高效处理和解决问题,这也是相关建筑设计中需要积极应用的思维方式。借助逆向思维模式,更具有多样化的逻辑思考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向也是另辟蹊径。从基本问题入手,紧抓问题的底层逻辑,反向将问题拆解为建筑的设计步骤,形成完整的设计流程。
2.2 联想思维
对于联想思维的定义主要是从问题的某个角度出发进行联想,联想的内容可以是和其有关联或者是没有关联的。从本质上分析,联想思维方式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而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设计中的大意向往往和建筑功能和使用性质有密切巧妙的联系,而设计中建筑给于观者的联想性通常决定了建筑的成败。
2.3 关于传导思维的相关应用分析
结合日常的建筑设计情况来看,很容易遇到一些不同单元相互联系的问题,例如如果将建筑的窗户的面积扩大,会增加房间的采光率,屋子内部也更加光亮,但是这也会削弱建筑整体的保温效果,继而会加大建筑的热能损耗,不利于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
因此,在进行建筑初期的设计和规划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同一个建筑的不同区域会出现“传导效应”,所说的传导效应主要指的就是在同一个系统之内,一个小区域的改变就会对另外的小区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性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 创新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具体应用
3.1 创新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中的应用
首先,在建筑设计方法创新工作中,必须遵循联系性与构成性的原则,联系性就是在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周围环境与建筑工程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实现两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构成性就是在各种关系的相互作用下,设计人员需要重视分析对建筑工程产生影响的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次,在创新建筑设计方法过程中,需要遵循最优化和动态化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建筑工程各个部门的功能,还需要实现各个部门的整合,使建筑设计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使建筑设计能够形成特色,这是最优化原则要求必须实现的。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工作中,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变化状况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际的设计工作,这是由动态性原则决定的。
3.2 创新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形态创新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人们都是通过建筑表面直观感受建筑效果,建筑表面是一个载体,所以,在建筑表面设计工作中,需要重视创新思维模式的应用。首先,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对建筑表面进行镶嵌,使建筑物表面能够呈现一种破碎的形态,展现不同的风格。其次,可以在建筑形态设计中,可以采取叠加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施工材料进行叠加,使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层次感,提高建筑工程外部的美观性,充分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光线的折射原理,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建筑物的色彩效果,进而使人能够感受到空间感。
3.3 创新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
首先,在建筑设计创新工作中,菱形思维模式得到了高效的应用,菱形思维模式自身具有扩大到凝聚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菱形思维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发挥发散性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实现凝聚,实现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为建筑设计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建筑设计工作中,菱形思维模式与其他思维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建筑设计创新。其次,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在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之后,另一个事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是一个传递的过程,这就是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工作中,会出现一些矛盾问题,这些问题对建筑工程的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矛盾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在设计工作中重视传导思维模式的应用,这种模式自身具有较多的优势,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逆向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在建筑设计创新的探索过程中,需要提高对逆向思维模式的重视程度。逆向思维模式的应用注重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避免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使用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解决建筑设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使其具有较高的水平。逆向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必须积极应用该模式,找到适合建筑设计创新的方式,实现设计理念的创新,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总结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建筑中的创新在市场环境和需求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建筑设计的思维模式直接影响建筑设计的结果,积极从设计创新思维入手,改变设计的流程从而提高设计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邢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高义明.建筑设计创新与创新思维模式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5):113.
[3]万友林.建筑设计创新与创新思维模式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