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建筑理论对高校景观设计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月16期   作者:张易文
[导读] 在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会以植物作为主体。而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过程需

        张易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市 210000
        摘要:在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会以植物作为主体。而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过程需要尤其重视,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校园绿化的效果。当前,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化景观建设也正在不断地深入,希望能够寻求更为科学、系统的植物配置方式,实现环境造就人的目的,不断优化校园内的环境,更好地推动高校的社会服务、科研、育人作用。通过植物的配置能够塑造高效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绿色建筑理论对高校景观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论;高校;景观设计;影响

        高校主要是为学生们提供学习、生活的环境。因此,学校的氛围尤其重要。在针对学校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花草树木作为重点,既能够帮助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也能够减少噪音,构建优美、清洁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拥有更为愉悦的心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在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绿化原则,不断对景观进行设计。优化植物配置,从而建设一个更为人性化的空间。
一、绿色建筑理论对高校景观设计的影响
(一)统一原则
        高校景观设计中涉及到的植物种类有很多,这些植物如何配置是设计师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到美观和统一的原则,这就需要设计师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特征,做到统一配置。在同一区域的植物应当在生长要求、形状、气候需求等方面都要达到一致性,这样才能够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植被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按比例来划分,优化植被的形状和颜色配置,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视觉感受,让学生们能够在校园之中放松心情[1]。
(二)大小搭配原则
        在实际的校园景观设计中涉及到很多种类的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在形态上有大小的区别,如何将形态各异的植物种类做到合理配置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对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大小搭配的原则,尤其需要重视大树的位置。大树位置的摆放会直接影响到景观带给师生们的视觉感受,由于树木的生长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问题。对于一些小型的花草树木来说,可以将它们配置在大树周围,这样才不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受。
(三)适宜原则
        在高校设计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适宜的原则。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植物是否与周围的环境能够达到协调。做到适地适树,对区域内环境、气候特征、光照强度、土壤理化性质等做好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植物[2]。选择植物的过程中,也应当考虑到植株的高度、适应性、绿色期、开花期等特性,这样才能够优化景观的植物配置。
(四)生态绿色原则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生态绿色的原则,校园绿化建设免不了要选择一些植被,在对植被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兼容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要结合校园的地域地貌情况,选择低碳环保的建设材料,促进生态圈的建设,保持植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3]。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符合师生们的审美观念,各个景观元素在融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体现景观层次感,还需要实现各种元素的融合与统一,避免杂乱。


二、高校景观设计措施
(一)突出校园特色
        由于各个校园的历史背景、人文、气候、水文条件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在满足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突出校园的特色。将该地区的特色植物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凸显其美学和文化价值。通常情况下,植物的选择需要结合其形态和生长习性,使其与校园独特的学术与建筑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相互衬托[4]。植物间的配置也需要形成习性互利,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存活率。
(二)空间合理搭配
        一般来说,景观设计师通常会使用衬托和对比的空间搭配方法,从而能够展现出植物独特的美感。但是,设计师在设计树丛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植物与环境的协调性。此外,还有的绿化设计师善于用独特的方式来展现植物间的起伏和韵律,能够给人以充满诗意的感受,例如在学校道路旁设置植物时就需要注重高低起伏之间的美感。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让植物与周围环境产生协调,增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层次性,不断丰富景观的绿化效果。
(三)分区进行景观设计
        在高校校园中会对各个功能区进行划分,对此在环境绿化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功能区的不同合理设计景观。
(1)教学区域
        在该区域设计景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层次感,以此提高景观的观赏价值。栽植的花草树木需要满足师生的审美需求,这样师生在课件休息时能够得到放松。教学区域是学校最有文化内涵的一个区域,需要重点对实验楼、图书馆、教学主楼周边进行景观设计。绿地的设计可以采用自然式,树木的选择上可以采用绿篱、孤植形成半封闭课件,以此衬托教学区域幽静的氛围,更有学术的感觉。具体植物可以选择广玉兰、三角枫、合欢等,需要注意栽植时与教学楼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影响采光。
(2)生活区
        在生活区,需要构建一种青春活泼的氛围,可以利用植物的颜色浓淡对比,选择带有香味的花草树木来设计。此外,生活区的人流、车流比较多,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人的需求,能够真正方便师生的日常活动和交往。树种的选择可以以丁香、桂花、合欢、石榴等为主,植物的选择可以以木香、紫藤为主,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高大乔木,如栾树、雪松等,可以起到遮荫效果。
(3)运动区
        在运动区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运动需求,设计的植物应当便于学生进行活动,避免适应落叶乔木,防止落叶季节树叶掉落太多影响师生锻炼。在室外区域,可以选择一些分支点高、高大的乔木。在夏季可以起到遮荫的效果,在冬季也可以帮助抵挡部分寒风。
(4)湖泊道路系统
        在针对湖泊、河道区域设计绿化需要首先对河道里的淤泥进行清理,把河道里的水流动起来,再加上植物、长凳的设计可以营造一个较好的读书环境。此外,在针对主干道路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冠大荫浓的树木品种,如银杏、针叶树、栾树等,以起到遮阳的目的。在小路上可以选择一些云杉、雪松等常绿乔木。在小径道路上的绿化不能过于死板,可以充分利用路旁的起伏绿地,来营造美观的效果。通常情况下,种植的植物以花灌木、绿树为主,能够让景观变得丰富、活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景观设计时,应当针对校园内的各个区域都要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能够符合师生的需求。在提高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起到环境育人的目的,突出高校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张雄亮.高校校园绿化环境景观设计的探索与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6,32(6):18-20.
[2]曹劲.高校校园环境的绿化原则及景观提升设计[J].农技服务,2016,33(10):174-175.
[3]钟梦婷.基于人性化需求理念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9,(9):89-90.
[4]吕梅,曹仁勇,陈天国.校园内景观竹的应用与意境营造——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茅山校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34):308-3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