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线损是电网管理中的常见现象,是出现电力供应损耗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好对配电线路线损问题的处理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是解决线损问题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线损实时监测平台,强化对线损的管理,有效控制了配电线路线损,有效保证了电力供给效率。因此,对相关人员而言,要进一步认识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应用的相关内容,为控制线损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应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1 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完善的意义
1.1必要性
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电力企业配电线路线损管理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线路、变态切换操作过程中对配电线路线损统计管理带来的损害。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完善也是严格按照信息系统原始数据信息规定和线路、设备物理结构、接带关系来开展一系列线损统计计算的重要基础,对实现配电线路线损管理和电力企业综合线损管理的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支持。
1.2 可行性
结合社会发展对电力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提出的要求,依据当前供电终端、售电终端侧电能信息采集、监控系统平台建设的发展需要,在多数电力企业基本完成了35 kV变电站的建设,优化了变电站母线电量平衡自动化计算分析和供电侧关口电量的远程传输功能,为配电线路线损考核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信息的支持。
2 配电线路线损系统应用发展现状
2.1 缺乏对线损计算重要性的认识
线损知识理论对配电线路线损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电力企业缺乏对线损计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线损计算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方式比较落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线损计算管理上采取的手工计算方式无法确保计算数据信息的准确。同时,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操作中将线损计算问题看作是平时工作的一项内容进行计算,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电网运行实际情况。
2.2 线损计算工作的开展具备较大的局限性
当前,线损计算分析工作发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计算线损的软件功能不齐全、适应性较差,计算方式复杂。在应用线损计算软件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供电部门和其他关联部门的信息接口问题。
2.3 供电量和售电量调节不规范
在线路、变台出现切换的时候,电力系统一般会通过调整线路、变台供电量和售电量的方式来减少线路切换、调整、更改对线损统计考核计算的影响。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一些地区在电量调整方面采取的仍然是惯用方式,在具体调整上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
2.4 调整电量没有真正参与到线损计算中
线路、台区对售电量和供电量的调整一般是在系统已经完成的线损统计报表基础上,通过直接点击修改按钮来完成的一系列操作,同时在操作完成之后还能够将录入的信息进行记录。在这一系列操作的过程中如果需要重新统计线损数据信息,则是需要及时调整录入的电量。
3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
3.1规范供电量售电量额度
对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加以应用,要保证线损管理系统的规范性与全面性,可基于电力配给的全部环节入手,控制电力供应并对供电情况加油有效分析,对电路中所经过的电量加以统计与分析,汇总各节点信息,作为判断电力损耗的基础与依据。
保障系统的规范化与严谨性,就是保障用电量及供电量计算的精准性的必要前提,需基于电路网络的物理结构,统计分支电路用电量及主要电路用电量,通过管理系统避免人工统计、计算与分析电量不够精准的现象。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利用智能统计功能,精准判断用电量及售电量,预测电力消耗情况,并以相应数据为基础,对发电量及供电量加以协调,分析并管理电量消耗异常的电网。
3.2建立电力供应控制标准
电力企业的配电经营与销售过程中,需要以严格的供电量控制标准,以电网相应数据为基础,对下一阶段的电力需求加以分析及预测,统计并统筹确定阶段性的电量供应标准,基于下阶段电力需求,在分析供电量的前提下,出具分析报告,以科学合理的预测与分析为基础,对相应电力供应标准加以落实与执行。企业需对电力网络中的电线改动与调整的情况加以严格控制,要分析并审核电线改动及调整的必要性,才能做出调整即改动的决策,以避免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供电线路的运行出现问题。对于电力分析,需从整体层面上控制供电量,调整线路间及变电台之间的供电量,以避免出现对于售电量随意调整的现象。
3.3调整计量电量损耗标准
随着电力能源在当代社会运行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电力企业需明确市场需求环境,实时统计当前的电力资源使用量及销售量,基于用电量及售电量,绘制整体变化趋势图,以此为基础对电力供应量计算标准加以调整,为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供计算机核定的基础与参考。电力企业需以严格的审核标准作为依据,以实现对于供电量的科学调整,以规范化的标准实现对于日常供电量的计算与核定工作。在调整供电量方面,需要企业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要求调整供电量时,及时记录并提交相应报告。在需要调整供电量的情况下,需提交书面报告,阐述调节供电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电力企业需对相应报告加以严格审批,执行调整方案,并要求严格落实与执行。在供电调整的过程中,需实时记录供电量变化,并加以分析。
3.4建立电量供应考核标准
出于保障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应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需要,制定严格的电量控制流程,建立相应的责任管理机制。需明确售电量调整的原因,并加以记录,提出售电量调整方法及调整策略,以之为参考,规划与控制售电量调整机制。为了确保科学有效的配电线路线损管理,对于供电量的控制与计算,需细化到每一个电力供应与销售环节中,以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为支撑实现精细化管理。电力损耗现象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当中,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可实现对于电力损耗的精准分析与精细化管理,明确电力损耗异常的具体环节及具体位置,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3.5基于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应用的拓展分析
对配电网而言,变电站、变压器、线杆、线路等设备均为基本的电气元件,为全面认识配电线路的线损问题,系统需要绘制完整的电网接线图,并明确不同电网结构中存在的线损现象。为达到这一目标,建议相关单位在应用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Map X技术,依靠其强大的绘图功能,绘制大量的电网接线图,并表明不同线路组织单位的线损情况,最终建立一个全面的配电线路线损模型结构,为全面评估线路线损奠定基础。
结束语
在分析配电线路线损控制系统应用与功能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对配电线路线损控制系统的应用优化措施进行讨论。总体而言,配电线路线损控制系统能有效满足电力企业对线损控制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相关技术人员而言,在应用配电线路限线损控制系统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该系统的应用特点与操作要求,在全面分析该系统的结构特点后,制定针对性的应用方案,以全面强化企业的配电线路线损控制系统运行能力,为保证企业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欢腾,肖毅.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功能探讨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9):204.
[2] 刘道新,胡航海,张文晋,等.配电网同期线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电子设计工程,2017,25(5):42-45.
[3] 王征.基于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降损对策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