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施工质量一直都是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但此类工程的质量往往会受到灌浆施工的影响,如果不能对相关技术措施进行合理地应用,或者是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就可能会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影响工程的效用发挥。因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策略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水电的工程需求量日渐增多,而且伴随着水利水电的工程要求越来越高,灌浆施工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因本身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如何使用灌浆技术和如何正确应用这项技术,是当下施工单位需要注意的关键。
1灌浆施工技术价值
灌浆施工主要就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提前配制好的浆液灌入结构缝隙。在对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压力设备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将会对施工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灌浆施工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有效修补结构裂缝,以免出现结构渗漏问题;第二,能够将原材料基本属性改变,使原材料能够与新灌入浆液相混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固结体,增强结构稳固性,与此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结构倾斜的问题,使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2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2.1灌浆材料选择
对于灌浆施工而言,能否对灌浆材料进行合理地选择和配置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灌浆施工以前,相关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对灌浆材料进行合理选择,特别是水泥、添加剂以及粉煤灰等材料,其都是灌浆施工中较为关键的材料,需要工作人员结合设计要求对各项材料进行调配,并对材料质量进行检验,保证材料的质量以及凝结后的强度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与此同时,要在浆液当中加入减水剂和膨胀剂,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干缩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升浆液的流动性,确保灌浆施工的顺利完成。
2.2钻孔施工技术
在灌浆施工中,钻孔是为首要的工作,对钻孔顺序以及钻孔直径进行合理地设置能够使灌浆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落实钻孔操作时,要保证钻孔垂直向下,且孔壁要保证均顺直,避免孔斜过大造成返工问题。而为了对灌浆施工的质量加以保证,还需要对钻孔顺序进行严格地控制,钻孔顺序应该与灌浆施工对应,要将先灌浆的钻孔定为第一序列,然后进行依次排列,尽可能避免失误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要针对钻孔落实压水试验,以此来检测其吸水率。此外,要对钻孔及裂缝进行清洗,将钻孔及缝隙当中的铁砂粉以及岩粉有效清除之后,才能进行灌浆操作。
2.3灌浆施工技术选择
常见的灌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压式灌浆,另一种是循环式灌浆,其中前者不需要进行浆液的循环,对其进行应用能够使浆液直接沿着灌浆管进入到钻孔底部;而后者又分为孔口循环以及孔内循环,孔口循环是指施工期间浆液会在孔口就将注浆循环完成,其在本质上来看,属于纯压式循环的一种,利用循环式灌浆能够有效保证浆液的流动状态,使灌浆过程中的颗粒沉淀有效减少,有利于灌浆施工质量的提升。
2.4灌浆顺
一是分段灌浆法,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灌浆,在使用这种灌浆顺序进行施工时,需要将钻孔工作一次性完成,且在灌浆时,需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段进行,每个灌浆段的长度应该控制在3cm-5cm,要确保灌浆操作的连续性,这样能够将灌浆设备搬运工作有效减少,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方法一般在岩石强度较大或者是岩层倾角较小的情况下使用,且无法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保证;二是一次性灌浆法,在对这种灌浆顺序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钻孔一次完成,使工作人员能够沿着钻孔全长进行灌浆操作,一般在钻孔深度较小的情况下较为适用,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灌浆处理能够获得较高的灌浆成型效率,但在一些透水性差或者是岩层裂缝较少的区域并不适用。三是从上到下的灌浆顺序,其主要应用压力差以及高度差进行操作,在自重压力下进行灌浆能够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且施工风险相对较低,一般在岩层倾角较大且破碎严重的区域应用。缺点在于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且由于具有较大的钻孔间距,所以施工期间机械移动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3.1控制好灌浆的压力
灌浆施工的质量与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控制好灌浆的压力尤为重要。通常在施工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控压,分别是一次性升压法和分段式升压法。应用一次性升压法,必须先对灌浆孔进行清洗,了解岩石的硬度和完整度以及裂隙的数量、大小等,排除一些不适用一次性升压法的条件。一次性升压法主要应用于岩石质地坚硬,透水性较小的情况下。应用这种方法控制灌浆压力,要在达到了既定的吸浆量后对浆液的配比进行调整,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压力升高到标准值。分段式升压法主要应用于岩石渗水性大,吸浆量多的情况下,压力逐渐升高。合理选择压力控制的技术是灌浆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3.2控制好灌浆的压力
灌浆施工的质量与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控制好灌浆的压力尤为重要。通常在施工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控压,分别是一次性升压法和分段式升压法。应用一次性升压法,必须先对灌浆孔进行清洗,了解岩石的硬度和完整度以及裂隙的数量、大小等,排除一些不适用一次性升压法的条件。一次性升压法主要应用于岩石质地坚硬,透水性较小的情况下。应用这种方法控制灌浆压力,要在达到了既定的吸浆量后对浆液的配比进行调整,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压力升高到标准值。分段式升压法主要应用于岩石渗水性大,吸浆量多的情况下,压力逐渐升高。合理选择压力控制的技术是灌浆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也就是先将压力分段,后续再逐渐增加压力。在结固灌浆,帷幕灌浆法下,要提前取岩芯并展开压球试验,检查钻孔是否合格,了解胶结情况,再按照灌浆总数的10%进行施工规划。在帷幕灌浆下,要依照灌浆总数的5%进行结固灌浆的规划。如此,最大程度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化才能提高施工质量。
3.3加强施工过程监管
灌浆施工的过程及其复杂,对技术的标准性,工序的合理性要求较高,必须对施工的全过程加强监管。应该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管员。首先,应该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施工人员如果不按正规流程和要求操作,出现质量问题并要求返工后,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成本。施工过程中,现场派遣技术人员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技术上的失误及不合理问题。每完成一道工序,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检验,不遗漏任何一个小的问题,以免在工程竣工后发现质量漏洞,影响验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加强工程的质量控制,同时也能够为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技术来进行具体的灌浆施工操作,以此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在具体使用期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邓红燕.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4(29):219.
[2]王忠浩.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6(34):234.
[3]魏庆军.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7,28(5):2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