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巧云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 22320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认识文言文,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读课文,读出韵味。
3.学习理解文言文的主要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体会精卫顽强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理解文言文的主要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
重难点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联系插图、想象画面来理解文言文,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神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神话故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你们听过什么神话故事?
2.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话故事,想看吗?(播放视频)
3.这个故事的名字你们知道吗?板书课题并齐读。
过渡:这篇课文和刚才的故事《精卫填海》一样吗?
【设计意图】喜爱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与本课同名的故事视频,既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为下面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做铺垫,降低难度,还为自己讲故事打下基础。
二、多次读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
2.了解文言文:这篇课文和刚才的故事听起来一样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用古汉语写的,叫文言文(板书),它虽然很简短,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板书:言简义丰)
3.提出朗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反反复复多读几遍!
4.反馈识字:出示课文,红色标示生字。
(1)教学“曰”字
a.识记读音。
b.辨别字形:这个字和我们常见的哪个字长得特别像?(出示“日”)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C.指导书写。
d.了解意思:“曰”这个字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名曰女娃”的意思是——“曰”在这里就是——(出示:叫)(贴卡片:联系上下文)
(2)齐读所有生字。
【设计意图】基础的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尤其要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而“曰”字就非常易出错,也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字,从“音”“形”“义”三个步骤展开,逐层递进,教学效果很好。
5.练习朗读全文。
6.指导读出停顿:斜线标示停顿,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文言文和古诗一样,都是古文,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要求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也是为下面读出古文的韵味做准备。这里教师直接出示停顿,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停顿、有节奏地读,再予以指导,便于读出节奏。
三、学习方法,扫清障碍
过渡: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还要读懂意思。
1.以第一句为“扶”,总结方法
(1)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指名读。
(3)炎帝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a.(出示课文截图)认识注释,结合文下注释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贴:结合注释)
b.学习“炎帝”“少女”的注释,补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就是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的祖先。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意思。“名”就是——(出示:名字)这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叫“扩词”(贴卡片)。
(5)总结学法:回顾一下,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学习课文第一句?
2.以第二句为“放”,运用方法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指名读:
a.先朗读一遍,再试着运用刚才的方法理解意思,把句子意思说给同学听。
b.讨论故事起因(为什么填海)、经过(怎样填海),小组长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3)指名读。
(4)出示书上注释,小组汇报交流。
(5)学习生字“衔”:你知道“衔”是什么意思吗?你能用手演示吗?
![](/userUpload/2(46204).png)
a.出示古文字,及左右部分演变图,了解字义:古人为了控制马儿行进,就在马儿嘴里横着放根两头系着缰绳的小铜棒(出示嘴里衔铜棒的马儿行进图),演变到今天就变成了“衔”字。
b.书写:想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出示框图,师范写。
【设计意图】“衔”字也是易错字,学生会把中间的“金”字写错,所以这个字的教学,抓住字源,从字义入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字形,事半功倍,教学的过程也充满乐趣。
(2)梳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起因:游 溺 为
经过:衔 堙
3.故事的结果呢?书上写了吗?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板书:结果:……)这就是神话的魅力。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尤为重要。理解文言文这个部分,设计成以“扶”到“放”的过程,以第一句的学习总结理解文言文的三个重要方法:结合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到第二句直接出示学习要求,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过程,获得自学能力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将这个问题建立在充分理解古文基础上,水到渠成。“结果”文章没写,但不可忽视,这是一个故事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句话带过,激发学生想象,体会神话故事的神秘感。
四、想象故事,体悟形象
1.对着板书讲讲这个故事。
2.提出要求,将故事讲生动:故事如果这样讲的话,是不是就太简单无味了?
(1)师示范讲第一句,教给方法:炎帝有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儿,她的名字叫女娃,人们都很喜欢她!老师讲得怎么样?与刚才那位同学相比,加了哪些词语?这种方法就叫“添枝加叶”法。
(2)学生运用方法,自由练习讲故事。
(3)找生讲故事,引导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课后习题,是本课必须要达成的一个教学目标。先让学生感受翻译故事的简单无味,提出讲生动的要点;教师再教给学生将故事讲生动的方法——“添枝加叶”法,学生发挥想象讲故事,最后找学生评价,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反向学习的过程。
3.启发提问,体会形象:精卫从西山衔木石来填东海,你有什么想问精卫的?谁来做精卫回答这些问题?
4.抓住“常”字体会精卫形象:由这个字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精卫?
5.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填海过程中,精卫要面临哪些困难呢?从力量小、路途远、环境差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精卫?
6.小结:大海之大,精卫之小,西山之遥,东海之远,风浪之大,这些困难,精卫害怕了吗?她退缩了吗?她放弃了吗?带着这些感受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7.指导读出韵味:此时你对课文肯定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定读得更有味道!(配乐)
【设计意图】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这里设计成问答形式,在问答、回答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加深学生对精卫鸟精神的认识,教者再语言渲染情境,强化学生心目中精卫鸟的形象,通过学习文章升华情感,让学生领会文章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读出韵味,水到渠成。
五、认识《山海经》
1.同学们,《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最初被记录在《山海经》这部奇书上。
2.出示图文介绍。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毕竟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由本课的教学,引出这个故事的出处,简介《山海经》这本书,更加强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形象,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出示作业:试着将《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试着理解《山海经》中“夸父逐日”的故事。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总结本课收获,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布置的作业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后讲故事,既检验课上所学,更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强化对古文的理解;学习“夸父逐日”的故事,是本堂课学习文言文几种方法的一个综合运用,指向学生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13 精卫填海
文言文 言简义丰
起因:游 溺 为 结合注释
经过:衔 堙 扩 词
结果: …… 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主板书关于本单元语文要素——起因、经过、结果的把握,结果部分古文没写,以省略号板书,即开放性结局,引起遐想。因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副板书安排了对文言文的认识,语言特点,强化认识;本节课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方法的教学,贯穿整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所以进行板书也是非常必要。这样的板书简洁又兼顾到重点。